仙神俯視人間,所見所知絕非單純停留在他身上。
當仙神同時看見他與其他趣事,只要心念微動,稍微假想一番他攪合進去會有怎樣表現,那麼基於仙神心想事成的唯心認知,自然會在冥冥之中牽引他的命數。
他眼下修為尚弱,哪怕仙神不曾特意牽引命數,只是稍微動念假想,都會影響到他。
但隨著南奕修為增長,命數歸於自身,就不至於被仙神一個念頭便給引動命數,起碼也得仙神特意出手才行。
總之,悟透此節後,南奕道心圓融,更顯從容平和。
而他此刻蹙眉,主要是微感驚詫,訝異於孔謙修為竟已蛻凡圓滿。
此世修行,普遍是十年養氣、三十年蛻凡。
這還是世家修士,有世家產業輔以修行下的表現。
要想快速精進道行,常規手段,要麼是年少成名,於文壇、官場博取名望;要麼便是搏命爭先,經常闖蕩靈境得勝歸。
如是尋常散修,百歲修得蛻凡圓滿,便已稱得上不錯。
而孔謙,既無甚名氣,又不像是搏命修行之輩,卻能在四十歲左右蛻凡圓滿。
南奕見微知著,瞬間便下意識地蹙眉,覺得此人身上定然藏有秘密,絕不簡單。
不過細細思之,如是因仙神牽引命數所結下的因果,也不可能是尋常散修。
南奕啞然失笑,將孔謙暫時拋諸腦後。
甭管孔謙有何秘密、是何身份,他只要知道孔謙在離京城,且已留意到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便好。
南奕眼下不急著立即了結這段因果,而是先將心思放在了郭來身上。
在將真氣融入蛻凡道基,進而修成真炁方面,郭來本就找到了感覺、找對了方向,只差臨門一腳,需多加嘗試下不斷微調功法。
而南奕服食菩提果前,曾讓郭來、燕青雲看過一眼菩提果。
若仔細端詳菩提果,可見果實內部似有許多細微的光芒如遊絲般穿梭往來,隱約形成諸多紋路,構成一副不斷變化、彷彿蘊含法則奧秘的玄妙圖案。
雖不加服食下,單純看兩眼菩提果,並不會讓人當真悟出什麼。可卻能讓人靈感活躍,思路更為開闊。
郭來隱有所悟,幾番嘗試,將煉血氣之劍為原血之靈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一一解決,終於到了再無疏漏之程度,卻依舊不能功成,彷彿只差臨門一腳。
已然出關,在旁為其護法的南奕見狀,乾脆動用「洞真」天賦的主動之效,洞真解法,窺虛知機。
他恍然,郭來之所以差之一線始終不得功成,在於真氣本身的神異有限。
此世階秩一說,有些類似於前世型月世界觀中的所謂神秘度,即神秘與神秘相會時,神秘度高者,優先生效。
對應此世,大概便是低階神異面對高階事物難以生效。
與此同時,階秩本身就代表了所處層次。
南奕另闢蹊徑創出真氣之法,儘可能地避開了源炁影響,固然使得真氣因此沒什麼負面代價,卻也談不上多少神異。
若強要對比,大抵便是真氣之神異,堪堪相當於法力之百一。
這點神異,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凡階與黃階的界限,不能說沒有神異,卻終歸處於凡階層次,不入黃階。
想要將真氣融入蛻凡道基修成真炁,就會陷入類似於雞生蛋蛋生雞誰先誰後的悖論處境。
即將真氣修成真炁,便可融入蛻凡道基;但要修成真炁,卻又得先融入蛻凡道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