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艾麗克斯採訪陳楚的報道,在nbc電臺上播出之後,可以說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讓北美整個科技行業、網際網路、金融以及學術領域的人員,都開始了爭論。
而且學術領域的爭論,比起其他領域還要兇猛的多,支援和反對陳楚言論的人,差點沒把狗腦子給打出來。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句話放在學術領域一樣不差,甚至更加顯著,學術領域可不僅是埋頭鑽研技術就夠了,學術領域的爭端往往比起其他地方更要激烈的多。
因為學術概念,涉及到了名望、話語權、資金、待遇還有外界評價等,這些東西同樣跟學術領域的人,息息相關,畢竟所有人都不可能逃脫這個世俗社會!
而陳楚提出的第四次科技浪潮,則讓北美各大高校以及學術領頭人,都分成了兩派,一部分是傳統技術領域的支援人,另一部分則是新興科技的學術研發人員。
實際上兩邊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網際網路興起的時候,就已經是爭的不可開交,要知道科技領域也分為傳統科技跟新興科技領域,前者以鋼鐵、機械、化工為代表,一直都是世界科技的中心。
而這種局面,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半導體為核心的新興科技興起,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的風起雲湧,以半導體、晶片、電子裝置跟網際網路為核心,形成新興科技鋼牙,將無數的目光吸引到了新興科技行業之上,傳統科技行業開始出現了頹勢。
而從事傳統科技行業的研發人員跟學術領頭人,包括他們背後的實驗室跟高校專業,如何甘心被新興科技所取代。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每年研發費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分給新興科技領域的多了,傳統科技領域的研發就會陷入停滯!
這可不是異想天開,而是真實存在的,現在的主流科技技術,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嚴格意義上來說,現代社會的各種技術,都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出現的,現在不過是將這些技術升級而已。
到了後世的時候,網際網路技術徹底超越傳統科技,就是一個最直觀的體現!
原本在學術領域,傳統科技的代表就跟新興科技方面在明爭暗鬥,陳楚的話徹底讓這個爭端開始爆發出來,兩邊的學術大拿紛紛出面,一方拼命的貶低陳楚提出的第四次科技浪潮概念,一方是拼了命的鼓吹。
他們這可不是跟陳楚有過節,或者跟陳楚有交情什麼的,而是屁股問題,到現在為止,以鋼鐵、機械、建材為核心的傳統科技行業,都拒絕承認第三次科技浪潮,依舊認為現在依舊是處於後電氣化時代,也就是第二次工業浪潮末端,並沒有所謂的什麼第三次科技浪潮,更不要說第四次了!
因為如果承認的話,那他們這些傳統科技領域的人,豈不是代表著已經落後了時代,他們已經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這關係到傳統科技領域從業人員的話語權,關係到他們每年的經費,還有他們自身的社會地位,以及他們的待遇,這是一次不能輸的爭端,他們已經無路可退!
而新興科技領域的學術人員,則是想要取代以往這些壓在他們頭上的人,如果真的新興科技時代到來,那就是他們的時代了,他們可以得到海量的資金,他們說出的話就將成為主流的社會聲音。
從話語權,到經費再到社會地位,整個北美科技學術領域,這一次打的不可開交,讓外界是大跌眼鏡,一直以來學術領域,在外界眼中,一直起高碧格的存在,現在這種撕咬的狀態,讓外界是一片驚愣!
北美一本關注高階學術領域的雜誌,這一次發表的文章,悲觀的評論道,“第四次科技浪潮的概念,讓北美學術領域的裂痕進一步加大,這是科技領域的一次災難,甚至未來,都將會是學術史上的一次浩劫!”
對於這種悲觀,確實有無數人表示贊同,所有人都知道,只有通力合作,才是一個行業的未來,而爭論則會毀了一個行業,尤其是學術領域,爭端更是兇狠無比,戰爭只要消滅對方的**就結束了,而學術跟思想,則會永存下去,即便是過去百年,也依舊會存在,所以學術跟思想領域的爭端,一向都殘酷無比,也永遠不會消亡!
但這種爭端,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而且也太過乏味了,都是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大批高校教授、博士等站出來互噴,而且是各種理論等,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高深了,吃瓜群眾,只是關注了幾眼之後,就將心思放在了另外一件事上面。
在nbc廣播電臺播出的陳楚訪談中,除過第四次工業浪潮,讓無數人感興趣之外,另外一件事則是陳楚預言的,未來可能突破萬億市值的科技公司。
這才是讓無數人爭論的東西,雖然陳楚沒有直說,誰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科技公司,可這一次科技公司市值預測,還是讓無數人感興趣,如果是其他人說也就算了,可從陳楚口中說出,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尤其是當看到陳楚的預測中,出現了數家科技公司,但沒有雅虎、美國線上aol、思科的時候,更是讓無數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