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沒有商業化運作,影響力只侷限於滬上跟杭城一帶,但大眾點評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甚至遠遠超出無數人的預料。
在這個自媒體還沒到來的時候,無數的旅遊愛好者或者吃貨,能夠聚集的也就是各個論壇,尤其是本地論壇,對於那些特色菜館或者旅遊勝地,基本上靠著口口相傳,各個老餮相互宣傳推廣。
在人人科技推出人人貼吧之後,天南海北的相同愛好的使用者,才不斷聚集在一起,但成立已近四年的大眾點評,卻靠著一套點評系統,得到了無數使用者的支援。
現在還不流行水軍之類的,上傳到大眾點評之上的那些餐館、旅遊景點,都是靠著使用者自發,但隨著大眾點評的影響力不斷加大,這些網站上的評論,對於那些商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像差評多的餐館、購物場所,或者坑多的旅遊點,在大眾點評上差評太多的頓,甚至都會影響到一些商家的生意,讓他們不得不尋求跟大眾點評接觸,由此也誕生了網際網路行業新的職業,差評消除員……
而那些在大眾點評上評價高的商家,生意也會不斷提高,此消彼長之下,各路本地商家對於大眾點評又愛又恨,卻又不敢輕易得罪大眾點評,當然這跟後世的團購平臺上的推薦位相比,還是差了一籌,但在這個時代,卻已經領先同行一大截!
不過到了今年這個時候,大眾點評跟創始人張滔,卻感覺前所未有的艱難,洶湧而來的團購浪潮,讓大眾點評卻有些艱難,大眾點評跟團購網站,是完全不同兩個型別的網站。
美團、拉手網、窩窩團等,靠的是訂單成交的佣金,產業盈利清晰可見,而大眾點評則不同,靠的是一種全新的,在全世界網際網路行業都沒有出現過的模式。
大眾點評比起在北美的同行Yelp網站,也早了一年多,大眾點評是一種依靠使用者為核心的運營模式,那些平臺上的評論,都是使用者發出的,平臺本身並不參與。
這實際上就是論壇模式得另一種玩法,基本上以使用者為主,使用者看到得都是同為使用者自己發出的內容,平臺並不生產內容,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使用者質量跟粘度,遠勝過那些團購網站,體驗度非常高。
過去幾年,大眾點評都沒有進行大規模商業化運作,即便是接廣告,還有上門合作的商家,也都十分謹慎,就怕引起使用者反感。
但今年,張滔跟大眾點評都面臨艱難的選擇,團購行業得突然興起,讓大眾點評生存艱難,大眾點評本身還未商業化,如果不進行商業化,使用者很可能被突然冒出來的一大眾團購網站吸引由,而且未來恐怕很難盈利。
大眾點評能走的商業化,也就是跟商家合作,為其打廣告,不可能從使用者那邊收錢,另外一條路,就是大眾點評也加入到眼前這一場團購市場的瘋狂盛宴中,以大眾點評的名聲跟影響力,只要宣佈進入團購市場,立刻就會得到大量的投資方支援。
“現在是最好的機會,大眾點評只要能夠轉型,立刻就會成為團購市場最重要的一方,以大眾點評的影響力,只要進入團購市場,深入到使用者跟商家的交易之中,而不是隻作為一個資訊平臺,甚至超越美團也不是沒有可能!”
對著張滔還有大眾點評的一眾管理層口沫橫飛的,是谷歌亞洲的一位高管,專門奉了總部的命令,來跟大眾點評尋求合作。
聽到眼前谷歌高管的話,張滔總有種感覺,谷歌這次來,支援他好像只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他突然感覺,像是針對美團來的一樣,屢次提及狙擊美團的話,讓美團在滬上一帶無立錐之地!
“大眾點評現在的模式很穩定,已經成為無數年輕人選擇本地生活服務時首選的平臺,我相信未來一定能夠盈利,如果貿然轉型的話,恐怕使用者會……”張滔還是帶著擔憂說道,他最怕的還是使用者丟失的現象,使用者是現在大眾點評的根基,而不是商家,韭菜還只有那麼一點,割了可就沒了。
谷歌的高管渾然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這一次谷歌之所以找上張滔,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張滔在沃頓商學院畢業,又北美的公司做過高管,谷歌跟張濤自然有共同語言。
雖然拉手網、窩窩團等一種團購公司大熱,但谷歌方面,感覺最能成事的反而是大眾點評。
換句話說,雖然拉手網等現在看上去如日中天,似乎要跟美團掰腕子,但谷歌感覺,那些恐怕都不夠美團打的,畢竟美團後面的支持者,實在是太過恐怖。
所以谷歌想要另闢蹊徑,而在北美興起的Yelp網站,讓谷歌產生了興趣,跟大眾點評同型別的Yelp雖然不如Groupon現在火熱,但同樣也受到了投資方的青睞,拿到了幾千萬美刀的投資。
這讓谷歌對於最早開啟這一模式得大眾點評自然是感興趣,谷歌的高管看著張濤說道,“Yelp網站你們也應該清楚,Yelp已經拿到了一筆五千萬美金以上的風投,是跟Groupon一樣,最受華爾街追逐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