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子庚還活著,那麼殷商就還沒有徹底敗亡。
有子庚在,號召殷商遺民聯合起來,未必不可能。
復興殷商,現在就是一個好機會!
季勝始終和子庚保持著秘密聯絡。
他和這位兒時的玩伴,保持了很好的關係。
他知道,子庚,一定不會屈居人下!
子庚,是幹大事的人!
如果殷商能夠復興,那麼子庚就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季勝之所以這樣想,不是因為他和子庚是多年的朋友,也不是因為子庚聰穎好學,更不是因為子庚是從虞典和商伯……
季勝,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子庚6歲為大商落淚。
那是殷歷536年。
那一年,子庚6歲。
在紅梨花和帝辛第三個兒子、子玄的滿月禮上,大家都很開心。
嬰兒車裡的子玄獲得了很多禮物。
子玄滿月,飛廉一家、阿虎一家、虞典一家、子仲一家、費仲一家,都來祝賀。他們和帝辛一家在摘星樓旋轉餐廳開Party。
午餐過後,帝辛提議,去朝歌郊外的梨花村轉轉。
大家一致同意。
平時,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很少像這樣聚在一起。
而且,他們都在朝歌生活了很長時間,但對於朝歌郊外,卻涉足不多。
唯一有發言權的,就是帝辛夫婦。
他們不僅常去朝歌郊外踏青,還在梨花村有一座小院,甚至還種了幾畝地。
這些地產,平時雖交由梨花村的村民管理,但每當帝辛和紅梨花過去的時候,所有的工作就自動還給了他們。
在梨花村逗留的時候,帝辛和紅梨花就像其他村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們和尋常百姓別無二致。
帝辛說:“我是梨花村村民。”
紅梨花說:“我是梨花村村民。”
梨花村的生活,與朝歌的生活完全不同。
朝歌繁華,梨花村樸素。
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
彷彿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帝辛和紅梨花喜歡這種落差和起伏。
他們也想把梨花村的生活分享給飛廉一家、虞典一家、子仲一家、阿虎一家、費仲一家。
帝辛說:“你們一定會喜歡的。”
那一天下午,他們就來到了梨花村,帝辛和紅梨花的小院。
孩子們非常開心。
不同於朝歌的高樓大廈,梨花村有寬闊的田野和樹林供他們奔跑,嬉戲。
梨花村,有一種開放包容的感覺。
在那裡,心胸都會開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