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衡陽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了一條新聞。
“下面我們來看一條快訊,是我們的記者上午從南華大學記錄下的驚險一幕,當時,一個身患絕症的女孩站在教學樓頂想要輕生,她的老師和民警們都勸阻無效,親人又還不知情,眼看就要跳下來的時候,現場一名大學生挺身而出,用一首詩挽回了一條生命,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現場。”
畫面中出現辛夷的身影。
周圍全是人,正是那時的學校現場。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最後畫面一轉,女孩蹲在樓頂上嚎啕大哭,然後被及時趕到的民警給救了下來。
跳回演播室,新聞主播道:“據我臺記者跟學校瞭解到的情況,該名男生並不認識天台上的女生,之所以挺身而出,是因為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現在,該名女生的手術費也已經解決了,學校將採取捐助的形式承擔一部分費用,說到這裡,我心裡面也不免跳出一句話來,現在的大學生,真棒。”
新聞並沒有報道出辛夷的名字,也沒有報道辛夷承擔剩下的的手術費的事情,因為如果那樣子,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炒作,甚至是辛夷別有用心。
事實上辛夷對這個報道也並不知情。
但是這個他並不知情的報道卻不經意間,掀起了一場大風浪。
這條新聞一出,南華大學微博迅速轉發,貼吧,論壇也熱議起來。
“這是哪位神人?”
“這首好像是現代詩,是哪位大家寫的,我去拜讀一下。”
“樓上的,這你就孤陋寡聞了吧,這首詩是辛夷寫的。”
“辛夷?你說辛夷?十佳歌手那個辛夷?”
回帖人顯然很震驚。
“是的,就是那個辛夷。”
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了這件事情,又不斷擴散開去。
一時間,整個衡陽地區的高校都流傳起了這個影片。
“太牛逼了。”
“白衣少年哥哥果然優秀,優秀作品一個接一個。”
“太優秀了,那麼緊張的氣氛和現場,竟然有人能夠臨時寫出這麼一首詩來。這簡直就是吹牛不打草稿。”
“樓上的,去搜搜我們辛夷大大的千度再說。都2090年了,你還不會用電腦?”
馬上就有人反駁。
就在這樣的情景下,辛夷再次火了,火得猝不及防。
“我沒看出來這首詩哪裡好了,還蜘蛛網查封我的爐臺,俗,跟小學生作文一樣,俗不可耐。”
此刻,孫靈童正在自己的房間裡大發雷霆。
他拍了十餘年的《敢問路怎麼走》,可以說從劇本、演員,到特效,都是一等一的,辛辛苦苦拍出來,公司卻說商業化不夠?
我他媽這麼多的特效,還不夠吸引眼球?
孫靈童當場就跟公司領導摔了桌子。
“什麼玩意,外行指揮內行,還讓我重新剪輯,我就不剪。”
孫靈童正好在房間裡生著悶氣呢,一看辛夷的新聞,那是又生氣又懊惱。
氣的是“時無英雄,乃使豎子成名。”
懊惱的是“自己忙於拍戲,沒有心思去正娛樂圈的風氣,卻讓辛夷這種人成了氣候。”
想到這,一股酸味撲鼻而來。
“我看這首詩也不見得多麼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