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坑裡的鹽

然而,這法子卻有問題,因為,麵糊會焦掉。

“可以用竹支把石頭撥出火堆,那石塊夠燙了,應該足夠燙熟麵糊的。”伏夕嚐了餅乾後,也是饞得不行,就建議說。

那細竹支是採集做柵欄用的才料時,多下來的。

而竹枝,是很堅韌的,當然比木才難取多了,若非做柵欄的需要,以前的絲族人和其它猿人一樣,從不會想到要採竹子的。

“是呢,是呢。”阿咦贊同了。

二人便用了這法子來烤餅乾,這使用竹枝的方法,毫無疑問變為了筷子的使用。

由此都可見,沒有火的人族,是不會用筷子的,他們只會用手吃東西,或者用刀子來割肉,卻不會要去夾什麼東西的。

而文明,絕對是被火推動發展起來的。

因而,從只有華人用筷子來說,都可看出,文明,只有華人有。

當日,二人便開始了烘烤,又覺餅乾不夠熟時,二人便又把石頭推近火堆一點。

而這法子,毫無疑問,是絕對有用的。

吃著烘好的餅乾,看著正在烘的幾塊,二人十分高興。

伏夕邊吃邊說:“似乎泥土裡有很好吃的鹽味呢,和從南方野人那裡交換到的海鹽差不多。”

卻是南方的野人,在與海水接觸的不知道多少億年中,很輕易就發現了海巖上被太陽曬乾的鹽巴,為此,巖和鹽會在之後用了同音都是這個原因,因而,鹽自遠古起,就並不是稀罕的事物,只是楚地的鹽卻極少,猿族們通常會透過部族集會,來交換到南方野人的鹽。

畢竟野人並非普通野獸,它們會用鳥語完成大致的交流,可以說,比起野獸來,已經是極為聰明的了。

“我記得那些土豆是洗乾淨的,怎麼會有泥土的?”阿咦奇了。

至於猿人會把土豆洗乾淨再吃,這因為是髒東西和不乾淨的肉中可能有細菌或寄生蟲,是猿人在幾億年的飲食中形成的常識,知道吃到了不乾淨的植物和肉,都會肚子痛,甚至生蟲子。

正是如此,猿人才不會胡亂吃東西。

“是放在了洞裡後,沾到的。”伏夕說,並看向了洞裡的一邊的一個小坑。

那一邊,能照到太陽,也能擋雨,但偏偏,雨大的時候,能刮進雨水來,但雨小卻不會。

而這個主洞,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然就有的,並非絲族人挖出來的,為此,那個小坑也是早就有了。

為此,這個小坑,在日照之下,水常會被蒸發幹,雨大了,又會被灌滿雨水,久而久之,那坑裡的泥土就變得極鹹了,甚至,坑邊都起了鹽鹼。

那些土豆,正是因不小心被族人踢到了,曾滾到過坑裡。

而有了火堆後,絲族人認為火烤足以殺菌,就沒再去把土豆洗洗,就直接堆到了火邊,此刻,這些土豆被壓碎作成餅乾後,才會有了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