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簫大隊計程車兵在遠射後,再射第二箭,是趕不及165米的,為此,只能搶銳角30度的射擊。
用30度角射擊,因拋高度不夠,會比較接**射,大約能射到120米。
敵騎很快衝到了150米左右。
“射!”張靜濤喊。
這一射,又極為精準,等敵騎從150米拉近到120米,正好中箭,便是一番馬嘶人仰,這次跌落的人就更多了,因敵騎也進行了一輪弩射。
至於敵騎會到這麼近的距離才射,並非說,這就不是專業的突騎騎兵,未帶強弩,敵騎帶的,也是強弩。
可問題是,鬼幣騎士團是來搶掠的,當然是要速戰速決才好的,要發動的便是近身格鬥,不可能依靠在最遠處突射來慢慢磨死敢死營上千人。
並且,在奔馬中,弩射角度太大再加上顛簸的話,箭會不知飄到哪裡去,因而為了能讓一輪弩射產生足夠的壓制力,幫助自身更順利衝擊,敵騎的弩射會取銳角射擊,如此,要考慮的便是壓制玉簫大隊在近處百米左右的射擊。
騎兵突破進一百米,說一句能讓對方步兵喪膽都不為過的。
因而,敵騎便是差不多會在120米左右開始弩射。
因而,在這樣的拋射中,他們的人體還是會不自覺仰起不少。
並且,這些騎兵如錐形陣衝鋒而來,固然有利於衝擊和殺敵,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目標集中,容易挨箭。
這一輪,敵方再次跌落了十二名騎兵,其中有三名看上去就是沒救了。
為此,敵騎這一個大隊的騎兵在損失了十八人之後,整個隊伍都是一滯。
要知道,魏爽部和王寧部,也都有射箭反擊,卻連敵方的一個騎兵都沒射下來,特別是王寧部,按理說,有視野射箭的不下一百五十人,卻仍是一箭都未射中。
甚至,他們都讓一名拿著遠距離強弩計程車兵,按照遠射方法,射過500米遠的標準箭。
以便於按照這500米的箭程,來觀察對方騎兵進入箭程後的大致距離。
然而,他們有了這標箭之後,依然判斷不準。
不奇怪,這一眼看去,要弄清楚幾十米之間的差距,實在太難了。
而鬼幣二大隊,卻如同被敢死營玉簫大隊收割了一樣,齊刷刷倒下去了一片。
因魏爽和王寧都不會如張靜濤那般計算射箭距離,這二人雖也有自充標兵來呵令,但自周國開始玩封建起,門閥中人在文明缺失之下,是不懂手指比對距離的方法的,都是以目視毛估射程而發令射箭。
就如敵方鬼幣騎士團也是,完全在憑經驗射擊,甚至為了避免一輪射擊都無效,都未統一發令,因這一射對於騎兵來說,只是輔助衝鋒用的,他們並不重視這一射是否能形成足夠的殺傷力。
為此,他們按照習慣,自覺到了可攻擊射程後,都未因玉簫大隊射箭,就不敢對射。
這亦是在平日遇到這種射擊時,敵人的箭迎面撲來雖然看似可怕,但實則,基本上都是不知道飄到哪裡去的,不是前了,就是後了,他們才會如此有持無恐地衝鋒。
可惜,張靜濤不是按照經驗來發令的,他是按照軍隊最多的這種竹胎弓的射程,以180米,165米,120米為參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