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後記:歸納,第三篇 修正的圓周率真值

就如以3.2製作出的錢幣,有一個好處,雖然一邊有點點偏差,卻可以很容易確定古代的度量衡。

在古代,華夏以什麼來統一度量衡呢?

有幾種,其中最通用的一種,就是:錢幣。

那麼,在使用3.2為圓周率時,可以用這一基礎上的一個數學定律:

以圓半徑的0.8為邊長,以圓中心為方中心,畫一個方,方面積真好是圓面積的1/5。

在這個定律下,圓直徑為2.5的話,中心方孔的邊長正好為1公分。

當然,開錢幣模子的時候,會把中間孔的1公分做標準,因這是統一度法用的。

華夏古代就以此定度和衡。

其中,衡的確定,涉及五銖錢的奧秘,錢孔的重量正好是整錢重量的1/5,以‘銖’為去處中心的金屬的含義,五克中取除一克,稱之為:五銖錢。

其朱,是在木的大截面‘一’中,用′去除小介面‘一’,成為珠子的含義,這是珠子含義。

或去除木上部的細處,也算朱,這是誅殺含義。

又,以鉛銅各一半的比例製作該分幣,那麼,1平方公分白色銅鉛合金乘以0.1公分後,正好是1克,來統一衡,為此,為了紀錄這種鉛銅比例,觀音娘娘也稱五銖錢為兩半錢。

現代歷史學家誤以為是半兩錢,並有人制作了大量的偽幣。

即便那些偽幣也沒半兩重。

一分錢、分幣、一圓錢,這些單位,都因這種計算而來。

同時,我們也可見,真正的厘米,是十分之一公分,厘這個字,差不多就是這個含義,帶外廓的孔錢中心一分為十,並可以用這樣的孔錢,在弩臂長度為固定值時,以這個值去觀察遠處,從孔中得到一公里的值。

也就是,一公里,正是把孔錢用在弩機上後,瞄準時,孔間目及的距離。

其公,比母小,錢為母,孔為公。

這時候,就看出前篇的母系解說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很清楚,在古代,公從來是比母小的單位。

就如女王下的大公。

同時,也可以看出,華夏的度量衡,都有文字對應。

比如絲米,當然是蠶絲的直徑,到了現代,我們工廠裡的老師傅,都一直還在用這個絲米。

為此,真正的文明度法,是:

1公里=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公分

1公分=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絲米

1絲米=10奈米

1奈米=10微米

米字,以紂王之術,用誇張法得來,此篇不細解。

分米,以分帶有十分比的含義,與米字合用,是米的十分之一的含義;

公分,當然就是分幣中1公分邊長的孔,現代人和厘米混淆了;

厘米,口中十分,延伸之,可以測遠處之土,也如扳機中十字架,因而,此字,是孔中10分之1的含義,也就是說,是1公分的1/10;

毫米,是毛髮直徑;

絲米,是蠶絲直徑;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