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後記 想說的
離完結已經有了些時日, 再次翻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想要再繼續寫點什麼。思前想後,索性決定來寫一篇簡短的後記, 來交代一下整篇故事裡所包含的和他們有關的一些前前後後的事情。
先說名字。《聽見夏天的聲音》這個故事發生於夏天,林嶼謙和談夏重逢於夏天。夏天的聲音是什麼?蟬鳴、空調冷氣、教室裡的電風扇在呼呼的轉……在這些之外的,還有來自思緒裡的聲音。
“撲通——撲通——”
初次的意料到, 就是在重逢時候的盛夏。所以夏天的聲音還可以是來自心底的聲音。
再從環境部分講起吧, 首先是開篇的部分。我改編加入了韋禮安的《如果可以》中的那句歌詞:“如果可以, 我想和你回到那天相遇, 讓時間停止那一場雨。”其實這裡是對結區域性分的小映照,希望那場相遇中的雨裡的時間可以停下來,或是說回到過去。
再談到洋桔梗, 首尾都出現的一種花。洋桔梗的花語是永恆不變的愛雖然我上本書裡面也寫到了這個), 這正好是兩人感情和心意的寫照。其實早在林嶼謙去江廈前,他和談夏之間就存在了那種永恆不變的愛了,只不過那時候是很純粹的友愛,不摻加任何其他的情感。第一次的半束洋桔梗是林嶼謙送的, 算是機緣巧合之下的結果。
再來說說其他的所提到的音樂,全文提到的第一首歌是rad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 談夏聽到了前奏就立刻切換了歌曲, 因為這首歌喚起了談夏對林嶼謙的記憶。還記得最後面在醫院走廊盡頭看夕陽的場景嗎, 我在《052落日》那一章中寫的是有林嶼謙在的場景, 那時候“他們”在一起看日落, 聽的就是那首rad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 當時談夏說是在林嶼謙的朋友圈中翻到的。談夏是在什麼時候翻看林嶼謙的朋友圈的呢?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首歌呢?很早之前, 林嶼謙就把這首歌分享在了朋友圈, 只不過他設定的是僅談夏可見, 談夏翻到這個朋友圈的時候,當時是很快就略過了這條朋友圈的,並沒有在意。在林嶼謙被宣告死亡之後,談夏去翻看了林嶼謙的朋友圈,一條一條,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站在醫院走廊盡頭的落日前,她才重新翻到了這首歌。林嶼謙又是為什麼會分享這首歌,且是僅談夏可見的呢?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rad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的歌詞,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是林嶼謙想對談夏說的話。
還有radps的《正解》,這首歌是貫穿後期部分的,第一個,我覺得歌詞很符合整個後期文章內容和劇情走向的。其次,整首歌的氛圍還很符合後期情節的基調,與最後談夏跑出房間去看日落的場景很搭配。
“附中轉角”是個很神奇的地方,那裡見證了談夏和林嶼謙的重逢雖然那時談夏沒有認出林嶼謙),見證了談夏給林嶼謙補習的每一個瞬間,見證了兩人察覺到各自對對方心動頻率察覺到的瞬間。同時還見證了在多年之後的某個夏季下午突如其來的雨,談夏將記憶回溯到高三之前的那幾個小時。在那裡,談夏看見了泛黃的紙張上留下的深藍色的字,她看見了透明雨傘,他送給她的那個鑰匙扣。盡管過了很多年,那個鑰匙扣依舊還在展櫃裡,就像這幾年過去了,林嶼謙一直停留在談夏的記憶中那樣,從未改變。
說到書桌上放著的深藍色的盒子,上面貼著一個小狗貼紙。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個情節——在江廈比賽羽毛球的時候,林嶼謙給談夏貼了一個被賦予了“幸運”意義的貼紙。那個深藍色盒子上的貼紙的款式,和那時候在江廈林嶼謙給談夏的那個是一樣的。
談夏會開啟對自己高三那年的回憶,不僅僅是因為radps的《貓じゃらし狗尾草)》和《正解》,不僅僅是因為在附中轉角看見了那個深藍色筆寫下的句子、那個和多年以前一樣的鑰匙扣,更不僅僅是因為突如其來的雨。一切的一切,還有那臺被裝在深藍色盒子裡的d,那裡面所裝有的,是談夏和林嶼謙在高三那年的所有的回憶,所有的瞬間。
往事的膠卷出現在眼前,最後能夠在臺燈下剩下的,就只有和照片拍下時一樣的心跳頻率和眼前模糊的視線。
整篇《聽見夏天的聲音》,其實可以看作是談夏的個人回憶錄。
卷1和卷2的內容偏日常向,整體節奏偏慢,甚至有點平淡。這段的慢節奏,正是談夏對那段高三時光的緩緩回憶。漸入回憶時,想到的是美好的瞬間,自然而然的在潛意識中就會把這些瞬間給放慢速度,因為想要其在腦海中多加停留些片刻,不想讓它那麼快的就過去。
卷3開始,敘事節奏變快了,這時候談夏的心情是有所變化的,作為回憶中的人,對待時間線還是比較敏感的,面對已知的且即將回憶到的不好的事情,其速度和節奏,必然會和前面出現不同。這是個漸進的過程,漸漸加快的過程。卷3所描寫的,實際上是兩人的心動過程,從那晚的晚風開始,一直到兩人對對方試探是否有喜歡的人,還有別開燈的暗戀,都是兩人心跳頻率逐漸開始同頻的過程。
終章篇,我用了一句英文進行表述,實際上對應著的是林嶼謙和談夏在向量書店裡給對方寫的明信片的內容。愛你是我的宿命,這可以算是對這個故事的高度概括,同樣,這句話也是兩人對對方情感的最真實的表達。
“045煙火”那一章其實還蠻重要的,資訊量有點大,不知道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兩人在書店裡走散,且又在一個被裝飾成學校轉角的書架前重逢,實際在一定程度上為兩人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當時店裡正在播放顏人中的《某年某月某天》,我選取的是那句“會不會在那某年某月某天,我們依偎在平行世界,相約在另一個界線,距離不算太遠”。這句歌詞,直接就是結局的直接寫照,生與死將兩人隔開錯過,只能夠在平行世界裡相擁是兩人的宿命。為什麼會寫到兩人在被裝飾成學校轉角的書架前重逢呢,兩人壓根無法在多年後重逢於學校的轉角,這裡直接對應的是談夏在附中轉角裡看見了泛黃的紙張上留下的,林嶼謙所寫下的深藍色的筆跡。這算是兩人多年之後的重逢,只不過不在同一個維度,同一個層面。
還是繼續談“045煙火”那一章,兩人在互相看見明信片上的內容之後都笑了,其實這裡想表達的是暗戀結束了,不管是於誰而言,心意在此刻被徹徹底底地揭曉。我們再回到原文中的一段——“除了他們之外,那晚裡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給對方的明信片上寫了些什麼。別人也不會知道,他們在接到電話之後,是如何一起走出向量書店的,又是怎樣一起跑到了跨江大橋上去等零點煙花的。……零點時煙火落下的瞬間,有人在想怎樣拍出最好看的煙花,有人在考慮升上空的煙火到底是從上往下看還是從下往上看,有人在牽手、擁抱,有人在向著夜空訴說著心緒。沒有人注意到煙火綻放時正在靠近的身影。當然。除了他們自己知道。”這一段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表達也特別的隱晦,需要大家深入理解一下。如何一起跑到跨江大橋上等待煙花,方式能有很多種,反正兩人之間所隔的距離不會太遠。煙火綻放的瞬間,有人牽手擁抱,身處粉紅泡泡中的人,除了這兩件事外,在煙花綻放時的煙花下還能做什麼呢?在文中,我故意省略掉了那件事。
kiss)
結尾的櫻花樹也不是偶然出現的,早在“038夢境”那一章裡就談及到了,談夏做夢的時候夢見了一棵櫻花樹。那麼,在出現櫻花樹的那一章裡,談夏還夢到了什麼呢?
答案是紙飛機。此處的飛機象徵著林嶼謙的出國,但讀完全文我們又知道,林嶼謙的出國又只是談夏的幻想。所以,回到夢境,因為是幻想他出國了,所以飛機才是紙做的,是一架假的飛機,對應的林嶼謙出國一事也是假的。
對於結局,全文還有多處暗示。所選的每一首歌是暗示。例如,兩人合唱《crue suer》是暗示,畢竟歌曲名譯為《殘夏》,所選的歌詞也象徵著那個高三後的夏天,必然是殘酷的、殘忍的。關於遺憾的辯題是暗示,突然出場的人物也是暗示。
“051春末”和“052落日”兩章飽含談夏的幻想,我把答案留在了最後,目的是希望大家可以進入到談夏最真實的回憶中,能夠走進談夏的記憶裡。結局不是突然的,早在楔子就有鋪墊和定調,且在結尾處進行了呼應。
縱觀全文,留下的坑我應該是填補完全了。甜甜的回憶是慢的,略帶痛苦的回憶是快的,這是這個故事敘事背後的邏輯。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我對《聽見夏天的聲音》的完成度,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比較滿意的,達到了我想要結局和氛圍。
我還記得我寫下林嶼謙的生死日期區間時的心情,在那一刻,好像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這個宇宙裡一樣。我也在問我自己,最後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結局。說實話,一切的一切,一切的情緒,都只能用“不捨”二字進行概括。
故事終會有結束的那一天,總會有最後一個字,最後一個標點符號落下的瞬間。我很喜歡《聽見夏天的聲音》這個故事,很喜歡談夏和林嶼謙。也許在某年某月某天的某時某刻裡,他們會相擁在一起。又或許存在平行世界,他們的結局會有所不同。
但無論怎樣,不論結局是什麼,我能夠確定的一點是,談夏和林嶼謙心裡始終會存在著一個共同的想法和信念——foreordination——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