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嫵嬌嫩的粉頰,在火光中十分脆弱。
她驚恐伏地磕頭:
“秉國公爺,今日是中秋節,奴婢有些兒思念家鄉,便做了這火龍,以解思鄉之情。”
火龍?
大家仔細一看,果然是條火做的龍。
麻繩為龍筋,榕樹枝做龍身,榕樹葉成龍鱗,榕樹須當龍鬚。
龍尾、龍頭、龍角,無一不是榕樹。
最妙的當屬龍眼,是兩個精巧的小燈籠,燭光瑩瑩,日月生輝。
長長的龍身上,每隔一寸,便放置一盞小油燈,故而有沖天火勢。
姜衛個子高,只伸手輕輕一摘,便取下了一個龍眼燈籠來。
沒什麼機關,就是個普通燈籠。
這丫鬟深夜搞那麼大陣仗,又是龍又是火,真就是為了遙寄家鄉?
大家心頭疑惑,但寧國公一言不發,深沉肅穆。
亦無人敢質問出聲。
沉默了一會兒,還得是姜衛打破尷尬。
他正欲將燈籠丟掉,斥責五兒一番。
然而,寧國公卻突然抬腳。
走了。
就這麼走了?
留下眾人,面面相覷。
有一個侍從積極道:
“姜大人,卑職這就拆了這火龍……”
姜衛臉上掠過一抹幽光,倏地將燈籠納入袖中,板起臉:
“主子都沒說話,你搶著說什麼,顯得你有能耐?”
然後也抬腳走了。
眾人錯愕,姜大人這是什麼意思?
唯有林嫵款款起身,拍了拍膝蓋。
“各位大人。”她細聲細氣地說:“夜深露重,奴婢體弱不堪,若無旁的事,奴婢先告退了。”
然後施施然,離開了。
一陣冷風吹來,大家忍不住打了個寒噤。
果然寒夜微涼。
明明以前大家都很壯實,現在突然感覺麒麟苑別添一份嬌弱啊。
林嫵心情愉悅地回到房中。
火龍,相傳是南邊有戰事時,士兵以榕樹紮成火龍,夜裡舞起火龍,從而嚇退敵軍。
寧國公是在南疆打過仗的人,應當對這一風俗頗有印象。
不但有印象,還睹物思舊,被這久違的火龍所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