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嘴裡念著這兩個字,實在是忍不住了。
“噗...哈哈.....”
眾人也是臉上憋著笑,看看微博,又瞅瞅吳經,也都笑出聲來。
剛才還回想當年風華正茂,迷倒萬千少女的吳經,此時別說多尷尬了。
他把手機一番,不顧文幕野心疼的眼神,拍在桌上,嚷嚷道,“說正事說正事,別扯淡了。”
徐徵也一本正經地道,“對對,聽京妹的,說正事,別打岔。”
“說事說事,說完吃飯去,太下飯了簡直,我得多吃兩碗。”
寧昊也充分發揮了自己喜劇導演的功底,該搞怪的時候,絲毫不錯過。
......
一番插諢打岔哦、調笑之後,李謙迴歸正題。
“暑假之後,企鵝的陳伍來找過我,談了一個計劃,《練習生偶像》這個節目,還有接下來女性選秀節目,也都跟這個計劃有關。
長話短說,大致就是企鵝打算在影視行業裡,認為地製造一下資本可以完全掌控的閉環。
整個環節就是,透過選秀節目包裝出紅極一時的超級偶像,類似當年的超女,擁有大量粉絲之後,參演一部大導演的電影,演一個主要配角,積累路人觀眾緣。
這一步順利的話,下一步就直接找一個大IP,拍攝電影,有IP本身的粉絲和演員的粉絲傍身,再加上資本的營銷,電影未映先火。
電影上映後,口碑好就大賣,口碑不好的話,粉絲和水軍在各大網站、貼吧控評,購票平臺也控評,給電影打高分,刪除差評,置頂好評,欺騙路人觀眾......”
李謙把陳伍說的偶像+IP+營銷+控評這一套,總結了一下說了出來。
現在電影行業已經和營銷分不開了,任何一部電影都少不了宣傳營銷,而且作用十分明顯。
在坐的幾位,雖然只是導演,不過對於行業現狀還是很清楚的。
李謙這麼一說,他們立馬就意識到,這個套路一旦能夠實現的話,那真的會非常有用。
商業嗅覺最敏銳的徐徵立即就開口了,“現在很多片子就是這麼幹的,不過都做不到這麼完善,企鵝這是要把營銷做到極致啊。”
“《魔都堡壘》好像有點這種意思了,也是IP加偶像的組合。”
郭凡拿《魔都堡壘》舉了個例子,看得出來,還是對這片子有點意見的。
“不過完全控評不現實吧,網際網路什麼東西都遮不住,而且太大了。”
“這個也不是沒有可能,看看微博上那幾個愛豆的粉絲有多瘋狂就知道了,再加上還有水軍呢。”寧昊道。
“可是,購票平臺呢,另外三家平臺都敢這麼幹,那是砸了招牌啊。”
普通觀眾,現在對四大平臺的評分還是很認可的,甚至已經超過了對逗瓣評分的認可度。
當然,只是普通觀眾,普通觀眾本來就不是逗瓣的使用者群。
因為,四大平臺的分數,只有買了票的才能打分,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觀眾,他們的評分雖然無法憑藉一部電影的好壞,卻可以直觀地看出普通觀眾的喜好。
目前四大平臺都沒有操控分數,哪怕是自己發行的電影,也頂多稍微照顧一下,0.10.3之間浮動,不會做8.5改成9分這種事。
沒有哪一家敢開先河,大家都知道後果,誰先做了,誰就要被淘汰了,除非大家一起幹。
這種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有人意識到不對了,開口道,“難不成,企鵝已經和貓眼、逃票票合作了?”
李謙搖搖頭,“合沒合作暫時還不知道,不過基本上是大機率了,醜團和啊狸都是資本,資本講究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會考慮使用者的利益。”
眾人一想也對,把購票平臺類比很多新銳網際網路企業,都一樣。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互相在競爭,為了搶使用者,瘋狂地讓利,把使用者當爸爸。
嘀嘀打車之前那多優惠,乘客打個車比計程車便宜太多了,而且司機也能賺大錢。
可是,當使用者瓜分的差不多了,或者說壟斷了之後,那就要讓使用者把之前吃進去的全部吐出來了,變著法地從你身上撈錢。
這個時候,使用者就是不是爸爸了,連兒子都不夠格。
自己的兒子還會好好疼愛呢,人家就是把使用者當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