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陰陽桃花林
沅江上的小插曲並未對姜歌前往桃花塢遊覽古蹟的行程有多大影響,小舟溯流而上,撐杆的舟子並不吃力。反倒是之前在臨沅城南門外的沅江邊,姜歌輕鬆出拳,一拳便迅速解決了問題,當時舟子是見著了那漢子的魁梧健壯才想著趕緊離去的。哪成想如此不中用,白瞎了一身好肉。
福伯依舊雲淡風輕的喝著茶,姜歌也立於舟頭凝神養氣。
舟子好奇未來少主尚未及冠,看上去也並不是那粗野武夫的體魄,反倒一身的靜逸溫潤,更像是江南書香門第走出來的謙謙君子。
舟子計算著到達桃花塢尚有不短的距離,少主也不曾吩咐著急趕路,總歸要花費一些時間,閒著無事便輕聲向大管家福伯詢問起少主的事情,一拳撂倒一個大漢可不是隨隨便便誰就能做到的,雖然在府中聽說過一些福伯和少主南歸的事情,多半也是東拼西湊的隻言片語,根本做不得數。
慢悠悠喝茶的福伯心情也是極好,順利南歸,這把老骨頭沒有丟在江北,一半的路程可都是眼前那席青衫下的少年揹著走完的。
打那長安城頭的拼命廝殺,到那匈奴遊騎一路的追殺,再到羌人斥候毫無規律的隱秘圍殺,哪一天不是在生死邊緣瘋狂的試探,一把老骨頭的福伯一路上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死在少爺前面,好讓少爺少個包袱,成功南渡的機會就會更大一點。
誰知道,少爺在長安生活的那十來年每日堅持練的拳,救了少爺也救了自己這條老命。
五十好幾快六十的賤命在這風雨飄搖的世道里還能活下來,還是被十幾歲的少年人救了無數次,能不慚愧,能不感激?
所以,在見到臨沅城外迎接少爺的人到之後,福伯就徑直昏迷了過去,這一睡就是兩天三夜,心裡緊繃的那根弦才算鬆弛下來,也幸虧少年給自己吃過一顆天門山道人贈送的續命丹,才勉強留下一口氣,在床上躺了大半個月,這才恢復過來,能陪著少爺出城散散心。
這條老命,救下來了,能繼續陪著眼前的少年人走著他的人生,夠知足了吧?福伯一口氣喝完杯中的碧綠茶水,心中想著,當然不知足,得如少爺說的那樣,福伯得活著,長命百歲,有一天會有一個小傢伙開口叫福爺爺騎馬馬,到那時才能心滿意足,可還是不能死,終有一天,這天下聽見姜姓都得豎起大拇指說一聲‘好’的時候,才可以真的閉眼睡去,見到姜家祖先才有臉不是?也才能挺起腰桿跟四位族老說一句:“對不住了族老,少爺太優秀,忍不住多看了些年,功成名就,天下太平了,才敢到這邊覆命。”
還躺在床上的福伯一尋思,還真是,少爺說的對。這哪能過去見族老呢,見不得見不得,得多看些年,等少爺功成名就,等天下太平。
於是福伯的身體恢復的很快,也才有了這次的出遊。
雖然福伯沒有過多的去說南歸的慘烈經過,可還是把撐船的舟子聽的一愣一愣的,這一趟換做自己,怕是老早就交代在長安城了,哪能有後面的事兒呢。
四十多歲的舟子還算壯年,看著比自己大了一輪多的白髮老人敬佩的說了句老哥是條漢子,少爺更是爺們兒,比自己家的那幾個只知道下河摸魚的兔崽子強了不知萬倍,不愧是少爺,真真兒的少年英雄。
福伯大口喝茶,當作是烈酒入喉,爽快。
少年英雄,當浮一大白。
桃花塢本身其實只是塊荒地,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變成了現在的桃花塢,世代生活在武陵的炎帝后人都說不上來,族譜上也沒有過記載。
從臨沅城沿著沅水向西而行三十里,見沅水邊有青色石板堆砌而成的半圓階梯狀建築。青石板薄厚寬窄相同極為規整,細觀便覺得人力不可及,沒有那個石匠敢說可以做到這種水平。階梯共九層,頂端有一丈餘寬平地,由白玉石鋪就,光滑如鏡。面朝沅水豎立有兩塊兩丈左右高的巨石,巨石之間間隔不到三尺,成年人需側身才能勉強而過。巨石深入白玉石之下的石基內,穩如泰山。兩塊石頭上皆刻有上古文字,左邊巨石刻有‘鳳盤九天遇凰則鳴’,右邊巨石刻有‘龍困九淵遇王則吟’。
整個九級階梯約莫高出地面兩丈有餘,從沅水上經過可以清楚的看到無數石塊堆積而成的巨大石基層層疊疊。而居中的位置有一塊長方形的白玉石板,刻有‘桃花夢境’四個古文。
姜歌所乘的舟子經過巨石臺時也是嘖嘖稱奇,鬼斧神工不為過。已經與福伯攀談的十分熟絡的舟子也沒有那麼拘謹,一路上做起嚮導一一介紹了臨沅城、沅水的傳說故事和市井傳言。
經過桃花夢境時舟子便提了提嗓子說道:“也不知道是在哪個朝代,這裡就突然出現了這麼個石臺,更奇怪的是這塊石臺出現後在旁邊的岸上一夜之間就長滿了一人多高的桃樹,方圓兩裡地密密麻麻全是桃樹,開的那個豔麗啊,就沒見過哪裡的桃花有這裡的桃花好看的,只可惜這些桃樹只開花不結果,要是能結果,一定比其他的山野毛桃好吃百倍。後來劉皇叔佔荊州之後與臥龍先生來過此地,沅水通向西南極為便利,臥龍先生奉命剿滅南蠻,在最初籌備期間就在這裡居住,因此也在旁邊建了一座碼頭,專職運輸軍資,平定南蠻後就軍民混用這個碼頭,也就是現在咱們說的桃花塢,就在前面不遠,半柱香就到了。”
姜歌聽完舟子的介紹心中有些期待上岸去看一看臥龍先生曾經住過的地方,姜家百年內最出彩的先人姜維可是接過了臥龍先生手中的一國軍政,也因為臥龍先生對姜維的傳道授業,才使得在後三國時期,蜀國依舊穩定,尚有餘力對外攻伐,硬生生的拖慢了司馬氏的統一時間。
姜歌從小就聽父親講過先人姜維與臥龍先生的故事,自己也看遍了所有史書記錄,對於先人姜維無比的崇敬,而對神鬼莫測的臥龍先生除了敬仰之外還有一絲莫名的親近感。
很快舟子就把姜歌福伯所乘的木舟送到了桃花塢岸邊停泊妥當,上了岸之後姜歌在碼頭上看了一會兒,聊的有些興起的舟子見少主興趣不錯便說道:“雖是小江小河,行不得大貨船,可是官府每年疏通淤泥鞏固河岸,讓小一些的貨船暢行無憂,武陵郡南邊的路程就輕鬆了許多,因此沅水上舟來船往的,每日都是如此熱鬧,冬天江水也不會被凍住,南北貨運更是火爆,因此也就不讓貨船進臨沅城的港口,南北貨物都在這桃花塢作為中轉,而旁邊的那片桃花林每年花季又格外好看,這港口岸上的貨倉宅院官府統一修建均有定數,價值不菲,都說臨沅城宅院一棟不如桃花塢倉庫半間,這日夜不歇的貨物來往可都是銀錢啊。”
聽著舟子絮絮叨叨的介紹,姜歌心中更是明瞭,這桃花塢的一切在老百姓眼中是官府管轄的,只有一些勢力足夠的家族才知道,武陵郡哪來的官府,都是姜家的。姜家之所以財大氣粗,在洛陽可以建深宅大院,所得的銀錢可都是這樣的生意給養著的。就這人擠人的碼頭,一船船的貨物,哪怕五十抽一,一天所賺的銀錢估計也能堆成小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