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好不過

“你的意思是說張遠弄出的這五銖錢很有可能改變現狀?”

劉徹聽完桑弘羊的話,立即就重視了起來。

他已經改革過兩次,但是兩次都沒有成功,最終還是讓民間私鑄的人以及各郡國鑄錢的人給摧毀了。

也就是現在沒有紙幣的存在,造錢是有成本的,質量再差的銅錢也還是要用到銅錢。

若真的等紙幣出現的時候,仿造者大量仿造紙幣,那麼造錢的就成了獨一無二的暴利行業。

等交子出現之後,中國會逐漸走向銀本位,可現在還沒有人會有這個概念。

發行憑證依靠的不單單是信譽,更是要有能夠擔保的東西。

銀行之所以能夠立足,就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以及黃金儲備。

“如若不阻止的話,按照新安侯往日的行事手法。

這件事情基本上現在就可以看到結果。

陛下您想想,自打新安侯進入您的視線之後,雖然涉及過險境,但是從沒有做過沒有把握的事情。

他習慣於先制定好一個計劃,做事情從不盲目。

今日他去找了無鹽朗,無鹽朗並沒有與新安侯達成協議,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立即派人調查新安侯想要幹些什麼。”

劉徹還沒來得及消化這麼多的內容。

統一貨幣收歸鑄幣權對大漢來講是一件好事。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可該不該由張遠去做,卻讓劉徹有些為難。

劉徹作為一個皇帝,推行的兩款貨幣最終都造成了市場動盪,私鑄的銅錢越來越多。

張遠要真的穩定了金融體系,那麼不就顯得劉徹有些無能。

劉徹還是比較喜歡將臣子的想法拿來自己用,可以採納臣子的建議,但一定得自己做決定。

只有這樣,他這個皇帝在每一件事情上就會有參與感。

好比是一個船長,手底下有大副二副三副輪機長水手等各種職能的員工。

他卻總是想要當好船長這個角色,每一件事情都得管,哪怕是船上的一個螺絲釘鬆動了。

治國就是駕駛一艘輪船在海洋上。

隨時都有傾覆的風險。

雖然嘴巴上都說著信任彼此,但真到了生死關頭誰又會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另外一個人的手上?

劉徹不可能信任別人,張遠也沒打算信任劉徹。

正因為如此,即便張遠做的事情是對大漢有利的好事,劉徹還是猶豫了。

“先派人去調查張遠所為,然後把控好五銖錢對外流動的情況。

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立馬封查清平坊!”

“陛下,那平陽公主那邊?”

“姐姐那邊,朕會去解釋的。”

張遠沒想到這件事情會引起劉徹的反感。

他的想法是先從長安開始試點,看看民眾對五銖錢是否抵抗。

若是效果超乎預料,張遠便打算將情況全部上報給劉徹,然後讓劉徹幫著一起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可才剛剛起步,劉徹就已經有了想要干預的跡象,這一點張遠完全沒有想到。

不過現在張遠對這一切還不知情。

新安侯府內仍然在討論推行五銖錢的細節,其中最難的一塊便是放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