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本由大洋之中的幾個大島組成,我國一直以來稱呼其為倭,到隋唐時,因嫌棄這個稱呼,自詡地處東方,靠近太陽,因此稱日本。”齊泰娓娓道來,見朱元璋絲毫沒有不耐之色,便繼續陳述下去。
“倭國或者日本因地處島國,既無縱深,有無資源,且常年地震,火山爆發頻繁,因此常具憂患意識,嚮往大陸土地的安全和物產,以此,一衣帶水的我國自然成為其念念不忘的目標。但無論從國家面積的大小還是人力物力,雙方相差懸殊,以此倭國只能一代接一代地在我宮內安插奸細、間諜,以待來日。”
“那麼你的所謂長遠計劃又是什麼呢?”
“同樣積極備戰,以待來日!”齊泰冷靜答道。
“既然雙方終有一戰,為什麼不是現在手提重兵,渡海一戰呢?”朱元璋心中知道自己的問題問得有些牽強,但還是想以此來考考這個齊泰。
齊泰心中暗想:“能征善戰的將領幾乎都死在你老人家手了,誰來領兵?難道御駕親征不成?”
嘴裡卻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東討日本是有過先例的,元朝時就有過兩次東征的失敗經歷。原因有很多,比如颱風導致渡海不便等等,我認為還在於補給問題。兩國交戰,一定是長期作戰,一開始還能從國內帶足糧草,到後來只能以戰養戰,就地取材。”
“而問題正是出在這裡,如此一來,倭國的劣勢反倒成了優勢,而我大明的軍隊,除非能在短期內速戰速決,否則長期下去,必在補給上出問題。更何況,我們即使打贏了,佔領那個物產並不豐富的島國又想得到什麼呢?”
“所以我們只能等?等他們跨海登陸時我們再作反擊?”朱元璋顯然也被齊泰這個話題勾起了興趣。
“恕臣無禮,我們是要等,但對方一定不會直接跨海登陸作戰,因為那樣除非能夠速勝,否則就是自尋死路。對方會等到我國內亂之時,支援其中一支反叛勢力,然後作為其在大陸上的大本營進行長期經營,再等到其準備充足時,對方才會全面出擊。對於倭國來說,能夠螞蟻吞大象最好,如果不能,也可以在我大陸上站穩腳跟,獲得大量資源,以圖來日。”
“我們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是造船,強化水師,在其登陸渡海之時就殲滅其主力於海上,在由朝鮮作為跳板凳島作戰,以為主戰場,由於對方水師精英被我殲滅在海上,所以我可同時從不同地點登陸。如果水師失利,只能舉全國之力包圍並消滅其大本營主力,再以水師登陸。”
“所有這些都建立在情報的基礎上,現在對方在我大明已經安插了全部網路,而我們在對方卻沒有情報來源,因此要打破這被動局面首先應該消滅對方在我大明的奸細網,讓對方摸不清我們的情況,不敢輕舉妄動。而這一切,都要落到天下會這條線索上。”
朱元璋聽了微微點頭,齊泰對兩國未來的分析還是有道理的,說到以戰養戰,現在危害沿海的倭寇其實就是因為能夠以戰養戰,故越來越多,這何嘗不是倭國幕後主使或者故意縱容的?藉此機會來試探我大明的反應和軍力,一旦以舉國之力,拿不下幾個倭寇,對方就會堅定了奪我天下的決心。
“那麼,對付這個天下會,你們有何時的人選嗎?”朱元璋直接問道。
“我在明,天下會在暗,一旦我們派遣朝廷高手處理此事,對方馬上就會察覺,因此這個人選不可以是我大明朝廷中人,或者和朝廷關係很近的人。此人不但要武功高強,機智過人,還要和朝廷沒有關係,最好是和朝廷多少還有一些??????過節!”
朱元璋奇道:“有這樣的人嗎?還能為我所用?你快報上名來!”朱元璋被齊泰勾起了好久沒有的好奇心。
“請陛下先恕臣無罪,臣才敢大膽推薦!”
“哈,你到會賣關子,好就恕你無罪,快說!”
“沈用,沈追星!”
“哪個沈追星?是和藍月一起大鬧京師的那個沈追星嗎?”朱元璋聞言,眯起了眼睛,一字一頓慢慢問道。
朱允炆見皇上如此模樣,心中大駭,這是朱元璋要殺人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