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太祖皇帝朱元璋駕崩。同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文即皇帝位,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同時宣佈以第二聯為建文元年。
朱允炆剛一即位,便對中樞權力機構進行了大力調整,兵部侍郎齊泰,被提拔為兵部尚書,同時將所有上述的等級由正二品調到了正一品。同時將翰林修撰黃子澄拜為太常卿,官居九卿之列,另外將方孝儒提拔為翰林試講,大為重用。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紫禁城,華蓋殿。
此刻雕樑畫棟的華蓋店只有三人在座,新任皇帝朱永炆居中而坐,他的兩個心腹手下齊泰和黃子澄都被賜座列於左右,三人正在秘密商談。在這之前黃子澄曾經提議將方孝儒也請來,卻被齊泰反對:“方孝儒這個人忠心耿耿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為人太方直了一些,咱們現在討論的事情需要一些……圓滑和變通,所以……”
朱允炆當即明白了齊泰的意思,表示同意。
此刻雖然殿中再無其他人,連太監都被攆到了一旁,朱允炆還是小心翼翼的壓低聲音對二人說話,顯然還沒有完全適應自己已經是皇帝的這個事實:“朕登基的這一個月時間裡,銳意改革,大赦天下,在別人看來或許是風光無限,但朕始終是戰戰兢兢啊,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齊泰黃子澄同時點頭,“削藩!”三人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出了同一個詞。
“好!兩位果真是朕的肱股之臣,始終沒有忘記朕的心腹大患。以前朕為皇太孫的時候,這件事也就提一提,說一說,但是現在正你登基,大權在握,天下皆掌握在我們手中,到了該動真格的時候了,我想看看兩位有什麼具體的計劃。”
“皇上聖明,掌握兵權的一共有九王,當然不可能同時削藩,臣認為必須分清楚主次,找到重點,一舉可成。”齊泰首先建議到顯然他早已想好了計劃。
“好,說出你的計劃,誰主誰次?誰是重點?”對於齊泰的軍事才能,朱允炆是極為欣賞的。
“我的建議其實很簡單,打蛇要打七寸,只有打掉了最厲害的,其他藩王將不攻自破。”
朱允炆一聽更加來了興趣:“我大明建國以來一共封了二十四個王,其中擁有兵權的只有九王,你認為誰是最厲害的?”
“當然是燕王和湘王。”齊泰繼續解釋道,“燕王朱棣的封地在北平,那裡曾經是遼金元的興盛之地,燕王朱棣本人,又能征善戰,私下裡購買戰馬打造兵刃,已經具有極強的戰力,所以臣下認為首當其衝的應該除掉燕王。”
“如果就武功而論,湘王朱柏,乃絕世高手,此人不但統領的皇宮衛隊左右金吾軍和前後羽林衛,在劍神走後,實際上他還掌控了神劍門,這些人就在皇帝身邊,所以威脅巨大!”
朱元文一聽點點頭:“愛卿言之有理!”
“臣有……不同……意見!”黃子澄急忙反對道。
黃子澄對於朱允炆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人物。早年黃子澄因為學業優異,入東宮伴讀,有那麼幾年,他和太子朱標形影不離,所以太子死後,皇太孫朱允炆。每每看到黃子澄時,都像看到了父親在世一般,對於缺乏父愛的朱允炆來說,黃子澄的存在給了他巨大的滿足。
當然黃子澄對朱允炆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說他只忠於朱允炆一人,這一點甚至連朱元璋都知道,只不過朱元璋愛孫心切,便容忍了他。
此刻,朱允炆看著黃子澄雙眼圓瞪、青筋爆跳的樣子,忙柔聲安慰道:“愛卿彆著急,有話慢慢講,這裡也沒有旁人,更不可能有人打斷你說話。”
朱允炆這麼說話是有原因的,黃子澄有一個毛病,就是一著急或者被別人打斷,說話就會結巴。
此刻他就有些著急,便結結巴巴的說道:“臣……有不同意見,燕王朱……棣固……固然是……重點人物,……”
“對呀,在這一點上你我意見是統一的,都認為燕王朱棣是最重要的人物!”黃子澄剛說了一句,便被齊泰打斷了說話。
“你……你……我還……還沒說完呢!”黃子澄更加著急起來。
“愛卿,不要著急,慢慢講,”朱允文先是柔聲安慰黃子澄,回頭又對齊泰使了一個眼色道:“齊泰接旨!朕命你不得搶話……”
逗黃子澄著急,看他說話結巴,是齊泰人生的一大樂趣。
不過既然皇帝下了旨意,他也不敢違背,便乖乖的閉上了那張嘴,只用不屑的眼神看著黃子澄。
黃子澄有了皇帝撐腰,說話便好了許多。
“臣也認為燕王朱棣是最重要的人物,但他久居北平,統有重兵,輕易廢除,頗有風險,上一次齊泰使了一個陰招,試圖抓住對方私造兵器的把柄,結果沒有成功,反而打草驚蛇。”
齊泰見他數落自己的失誤,便忘了皇帝剛剛下的聖旨,出言反駁道:“你的意思就是因為對方強大,所以我們就聽之任之,讓他做大咯?如果是那樣,我們在這裡議論削藩又有什麼意義呢?”
黃子澄被齊泰語言一激,氣的臉色由黃轉白,他手指齊泰,臉朝向皇帝說道:“皇上……他……他……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