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上)炙陽熔境離焰靈族 悲瑟絕響伏羲琴音
在鳴雷帝國,“世子”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所有諸侯嗣子都可以享受的尊號。
《鳴雷爵制》載錄:“世子,諸侯享世襲罔替尊榮之嗣子,言寓其世世不絕也。”
自鳴雷一世一統春秋,稱帝立國以來,帝國皇室承延春秋亂戰時期鳴雷國的傳統,每十年例行舉行一次諸侯大朝。屆時,帝國所有州郡封地的諸侯都會攜其成年嗣子或嗣女進京上朝面聖。而議定爵位世襲罔替資格,正是十年大朝中一項雷打不動的重要議程。
稱呼未被帝國皇室飲點獲得世襲罔替尊榮的諸侯嗣子為“世子”,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示好與祝願。這種風氣得以樹立並傳播開來,與當今帝國皇室自然是脫不開干係的。
當今天子李煜唐在登基即位後,竟然同時立兩位周氏雙胞姐妹髮妻為大小皇后,並且力排眾臣諫言,遣散了後宮三千佳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李煜唐一意孤行,壞了祖宗規矩,遭了天理報應,即位後不久,“大周后”周娥皇驟然病逝,並且留下的兩個幼子先後莫名夭折。而在“大周后”周娥皇的葬禮過後,“小周後”周嘉敏不知因何緣故,不再常伴天子左右,逐漸從文武百官眼前隱退,連上一屆十年大朝都未曾現身出席,傳言“小周後”周嘉敏與其胞姐一樣身罹怪病,更從未懷上龍胎鳳種。故而,如今偌大鳴雷帝國,皇室竟然沒有皇子,更枉論太子,唯獨有孤伶伶一名公主,還是異姓公主——“妃雅”。
正因如此,在鳴雷帝國諸侯看來,遍溯鳴雷帝國曆史,都沒有皇子或公主與別國和親聯姻的先例,均是與諸侯嗣子嗣女結親——妃雅公主與某位諸侯世子結親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只要入贅帝國皇室,別說世襲罔替了,帝國四位藩王的編制可是長年空缺一名,只要攀上帝國皇室高枝,成為皇親國戚,異姓藩王唾手可得,飛黃騰達指日可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以,其先決條件世襲罔替,讓嗣子成為世子,是鳴雷帝國九州三十六郡,三王五公,八侯八伯十二子裡絕大多數諸侯及其嗣子都無比渴望的事情。
怎麼?萬一妃雅公主就是不稀罕藩王世子,就是不喜歡公侯世子,偏生迷戀上伯爵世子呢?縱然自鳴雷帝國立國以後,再也沒有子爵世襲罔替的情況出現,可是,帝上不是在上次十年大朝時說過嗎?不會插手妃雅的婚事,一切都依照妃雅的本人意願不是?總是有機會的不是?帝上那麼寵這一位異姓公主,只要搏得妃雅公主芳心,還不是一切好說?
總之,因為如此這般的一系列原因,針對封地諸侯嗣子未經冊封,就以“世子”自居的行徑,帝國皇室並未刻意斧正。當然,不論怎麼諸侯嗣子被怎麼稱呼,最終爵位能否世襲罔替,自然是由當今天子李煜唐說了才算。畢竟,在諸侯嫡長子出生時,得以冊封的僅是“郡王子”。並且,由於“王子”簡稱會冒犯藩王嗣子,而諸侯所封郡地均立爵府,故而,諸侯兒子多被以“少爺”稱之。順帶一提,諸侯女兒,甚至是難得一見的嗣女,都從來忌諱以“公主”自居。畢竟,會擔心冒犯到那位不立嫡子而立嫡女“慕寧公主”承嗣的鎮東藩王,更擔心冒犯到當天帝國皇室唯一的那位異姓公主“妃雅”。故而,以“郡公主”作為冊封的諸侯嗣女,通常都被以“郡主”稱之。
“蒼雲郡上宛城歐陽世家歐陽志,見過世子殿下。”
石念遠丹鳳眸子眯起,細品歐陽志的語調口氣,“世子殿下”這一聲稱呼,不太像是表面客套的模樣。
上宛城,在鳴雷還未一統春秋,遷都玄陽之前,正是鳴雷國國都。
雖然地處蒼雲郡內,不過地位遠非尋常郡城可比。且不說上宛城規模龐大甚至超過了蒼雲郡都留鄴,也不說自古以來在上宛城深紮根基,錯綜複雜的林立世家,僅憑當今天子李煜唐的故居坐落在上宛城中,就足以令上宛城地位超然。
至於蒼雲郡為何不以上宛城作為郡都,牽涉極廣,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
歐陽世家,上宛城首屈一指的頂級世家,其根系發達,枝繁葉茂,在軍、政、醫、商、教、藝等諸多領域均涉獵極深,真要論起底蘊,遠甚首代崛起的武侯府。
歐陽世家與武侯府,理所當然的擁有著許多明中暗裡的密切聯絡。往昔,在石念遠還沒有配製眼鏡贈予毛財神之前,毛財神最為珍愛的玩物琉璃麒麟筆筒,正是得贈於上宛城歐陽世家當代家主歐陽仕的胞弟,雕刻大家歐陽奇。
既然武侯府不設在上宛城,縱然不太清楚內裡原因,石念遠還是有意無意的避開與上宛城的溝通與交流,遵循石勤連的佈置與安排,讓毛三全權負責與上宛城的交接,連問都不問,故而,石念遠與歐陽世家一直沒有過真正聯絡。
不過,歐陽世家新生代的年輕俊傑,石念遠都曾仔細閱讀過情報資料,可是,歐陽志這個名字,石念遠還是第一次聽說。
“世子殿下,可否借一步說話?”歐陽志出聲問道。
石念遠如今已經是超凡境修士,而天心意識探知歐陽志僅有凝元境承品修為。再說,石念遠也不至於隨便遇到一個人就覺得“總有刁民想害朕”,點了點頭,隨歐陽志向側旁走去。
正在與流風霜敘舊的流風雪見到石念遠跟隨那名陌生少年走向遠處,下意識就想要跟隨,不過,在考慮到石念遠如今的仙道境界後,邁出半步的赤足收了回來。
石念遠跟在歐陽志後方,丹鳳眸子眯起,盯在其完全展露在自己面前,毫不設防的後心。
“烈陽試煉結束,干支榜定,遷居躍龍峰時,我曾在干支榜上看到過你的名字。”頓了頓,石念遠續道:“當時我以為,你姓歐陽,只是巧合。”
歐陽志扭轉過頭來,笑容和煦:“世子殿下在天山上時,經常不在洞府中,在下曾多次去往甲子洞府,意欲拜訪世子殿下,結果都撲了空。”
“不知是否方便告知,你將歐陽家主喚作什麼?”石念遠試探問道。
“伯。”歐陽志坦然答覆道。
石念遠驚奇道:“令尊難道是上宛城雕刻大家,歐陽奇?”
“正是家父。”歐陽志微笑點頭,走上前靠近石念遠,以一個巧妙角度避開遠處眾人的視線,抖袖遞出一枚令牌。
武侯將令……
石念遠瞳孔一縮,眼眸驟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