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周瑜自孫權大營中出來時,面色有些陰翳。
“公瑾!慢走!”魯肅從身後追上來,叫住周瑜道“公瑾,主公如今猶豫,也是因那陳默勢大,荊州大戰方勝,此時若不能遏制陳默氣焰,等他吞併蜀中之後,我軍焉能獨存?”
“此理我亦知曉,但東海水師絕對存在!”周瑜看向魯肅皺眉道“此戰我軍水陸大軍齊至,能否攻取荊襄且不提,但若那東海水師自後方殺到,吳會之地必失,到那時,恐怕我軍亦要步上劉備後塵了!”
“公瑾,你如何確定明軍真有什麼東海水師?我軍已多次派人去往東海乃至渤海一帶探查,卻未見水師蹤影。”魯肅皺眉道,當初周瑜關注這件事的時候,孫權也有過擔心,明裡暗裡派了不少人去查,但所謂東海水師卻從未見到過。
“糧草調運!”周瑜皺眉道“雖然無法確定明軍水師在何處,但當初青州一帶卻有大量糧草往來,後來似乎是察覺到我軍查探,該是換了地方,但從當初糧草規模來看,東海水師至少也在五萬,這些年有無增加尚且不知,但這支水師九成是存在的。”
魯肅聞言眉頭微皺,若換個人來說,魯肅自然是不會相信的,但現在說這話的人是周瑜,他相信周瑜不會無的放矢。
“但我軍在丹陽、曲阿一帶亦有駐軍,明軍就算有水師,成軍不過數載,如何能與我江東水師相抗?”魯肅寬慰道,陸戰江東或許不及明軍,但若說水上征戰,江東自稱第二,這天下也沒人敢稱第一,你要說明軍練了幾年水軍就能跟江東在江面之上爭雄,不但魯肅不信,孫權估計也是這樣想的。
“陳默從不會打沒把握之仗,此番我軍主動尋釁?陳默必會以守為主?他的水師或許不及我軍主力精銳,但留在各郡的都是郡縣之兵?真遇上明軍水師南下?恐怕……”說到最後,周瑜嘆了口氣。
“如今滿朝文武都不願意打這一仗?主公如今力排眾議集結重兵,公瑾便是有這些顧慮?也該私下與主公說才是?何必當眾與主公說這些?”魯肅想了想,覺得周瑜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只是平日裡周瑜是很注意這些問題的,怎這一次卻一反常態?
“我如何不知?但主公性格雖然寬宏?但一旦拿定了主意便少有回頭?此番我也是不得已,才想聯合群臣,勸主公放棄全力一搏之念,我江東這一仗勝了,不出數月?陳默便能再度召集二十萬大軍,但若是敗了?我江東便會元氣大傷,不說被那陳默趁機掃平?但未來數年之內,我們就只能看著那陳默一步步吞併蜀地?虎視江東了?如今能擋住?但若再過數年可就未必能夠擋住明軍渡江了。”周瑜嘆道。
沒錯,現在的周瑜有些焦慮,自江陵失陷的訊息傳來之後,周瑜就一直陷入這種焦慮當中,眼下江東還能擋陳默渡江,但周瑜不保證五年後、十年後都能擋住,如今的陳默勢力太過龐大,而且對各地的治理來看,中原在陳默的各種分化打擊之下,也已經徹底被陳默所收復,相比於江東而言,現在的陳默已是難以撼動的龐然大物,此番出征,除了跟陳默決戰之外,也是希望幫劉備一把,讓劉備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謀劃蜀地,只要劉備佔據了蜀地,江東與巴蜀聯手,還能與明軍抗衡一二,若只剩下江東或是劉備,那這天下大勢就是定局了!
陳默從關中開始就注重民生修養,初期雖然困難,但越往後越順,正是有關中基業,陳默無論在打袁紹還是跟曹操奪中原的過程中,都展現出極強的後勁兒,現在的陳默,周瑜估計這種二十萬規模的戰爭,哪怕打上三五年,都不會傷到陳默根基,但江東可耗不起,所以此番跟陳默出手,周瑜才建議留下部分兵馬防備陳默兩面夾擊。
唉~
周瑜嘆了口氣,徑直離開了。
魯肅看著周瑜的背影,回味著周瑜此前說的話,這長江便是阻擋陳默最後的屏障,周瑜的做法未必就是對的,面對陳默,以江東如今的家底,若不傾盡全力,恐怕連跟陳默鬥一鬥的資格都沒有,但在結果出來之前,誰又能說錯?
說到底,還是他們已經錯失了跟陳默叫板的最佳時機,劉備和孫權這幾年也都各自相互算計,互相拖拽,才使雙方都沒能得蜀地,這麼看來,當年還不如讓劉琮繼任楚王之位。
龍困淺灘吶!江東和荊州這麼小的地方,卻困住了兩條真龍。
回到大堂中,激烈的討論還在繼續,江東一眾謀臣各抒己見,對於此番主動尋釁明軍,張昭也好,虞翻也罷,對於此舉都覺得孫權不太理智,人家都沒來惹你,你卻主動跑去招惹人家,這不是嫌命長嗎?
但這些人難道真的不知道,就算陳默現在不來打,等人家休養一段時間之後,再度打來攻勢將會更加猛烈。
或許不是不知道,而是這裡不少人已經開始為自己謀求後路了吧?
想著這些,魯肅嘆了口氣,局勢如此,或許這些人擔心的根本不是江東朝廷的滅亡,而是自己能借此機會為自己謀得怎樣的好處吧。
“噓噓~”正想著這些,魯肅耳畔傳來一聲輕微的哨響,扭頭看去,正看到孫權背後的後堂門口,探出一顆腦袋,朝著他勾了勾手指。
魯肅看了眼爭得面紅耳赤的江東群臣,想了想還是站起身來去了後堂。
“郡主,有何事?”魯肅來到對方面前,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