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小的斗膽一問,我這個結義大哥是不是隨王呢?”
“劉思永,你是一個聰明人,你認為一個親王會和你一個平民結義嗎?”楚太后一笑,然後繼續說“隨良佐這個人呀,向來有著賢名,涼王向來愛賢,自然會和他有來往。”
劉思永點頭說是,然後沒有多說什麼,等待楚太后接下來話。
“你可知道,朝廷下令,修撰《承仁郡縣圖》?”楚太后這話,讓劉思永摸不清頭腦,這書聽名字,應該是地理類的。
楚太后見劉思永沒有回答,繼續說“這個郡縣圖,要各縣徹底清丈土地,清查人口。”
劉思永這下明白了,虞朝推行丁銀之後,雖然屢次都在清查人口,但是都沒有多大成效。
“這是一件好事,乃是聖人英明之處。”
劉思永說著,又是一頂頂高帽子丟過去。
“不過修撰這書,需要經濟之人,朝廷除了開館,還準備在地部抽調人員,二十二位檢地中士,負責二十二府,各縣派一位風察下士,負責協助縣令檢地查算。”
劉思永見楚太后這麼說,想了一下,只能說;“草民愚鈍,還請真人明示。”
“貧道有意舉薦你為武涼府檢地中士,統領武涼府檢地諸事,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出仕了。”
劉思永沒有回答,這個官員可不好當,這要是嚴格核查,那得罪的人可不少,若是有所包庇,到時候聖人知道了,那基本也沒有活路了。
劉思永不願意當這麼危險的官,婉言拒絕了,說自己才疏學淺,不食五穀,對於丈量之道一竅不通,這要是誤了朝廷的大事,那麼豈不是有負楚太后所託。
“武涼府乃是天下糧倉,自古以來,京城糧草,借靠武涼府補給。歷代對於武涼府耕地都有統計,在《武涼府志》之中,有武涼府耕地之多少,這土地不會憑空多出,反而只會因為田力變化而減少,這一次檢地,核算田畝,只要不要和府志相差太大,聖人自然不會說什麼?”
劉思永聽到這話,瞬間明白楚太后的打算了,這武涼府志都是魏孝宗時候編修了,都是一兩百年前的統計了。
劉思永看天下郡國利病書的時候,裡面就提到了,西平王等人世家大族在武涼府兼併嚴重,後來年年戰亂,西平王和世家這些人侵佔的土地就成為無主之物。
虞朝定鼎之後,也核查過一次,劉思永也聽說那次只是一個大概,當時才定國,對於勳貴還是安撫為主,只要不是太嚴重,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國公世家這些也將這些耕地送給自己家臣的親戚,名義上嚴格準守各級諸侯應該有多少耕地的規定。
這些土地久而久之,就不在朝廷的資料之外。
劉思永心想雖然如今是丁銀稅,但是聖人肯定不願意這些耕地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於是才有這次以修書為名的檢地。
諸侯他們吃進去了,如今想吐出來,自然是難之有難。聽楚太后這話,聖人也未必是想要得罪諸侯,只要和魏朝時候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過這是楚太后自己說的,劉思永可不知道聖人是否真的就認為和地方誌差不多就可以了。
“這個小人實在不能勝任,還請太后收回成命。”
楚太后沒有說,這時候涼王開口說“這一次朝廷讓各地國公和藩王共同舉薦,寡人認為你倒是很適合的。”
劉思永還是推辭,他才不願意趟這一趟渾水。
楚太后見他執意不願意,也就不強迫了,最後說“劉思永,你既然不願意,那麼此事也不用強求,不過希望到時候真修撰的時候,你出現在朝廷之上。”
楚太后說完,看著聶雲鳳,對著聶雲鳳說“你父親還在閉關嗎?”
“回稟真人,父親還在閉關。”
“我和你師公,那是多年好友,如今他騎鶴而去,貧道心中也難過,不知道他臨終的時候,可曾有指誰當掌門。”
“是林師叔。”
楚太后聽到這個名字,沉吟了一陣子,接著說“看來你師公是解開了這個心結,妙雲飛雲本是一家。冰娥若是聽聞這個訊息,想必也會難過的。”
聶雲鳳沒有說什麼,這時候楚太后繼續說“你們準備什麼時候通知冰娥。”
“三天之後,小道就前去飛雲山,見林師叔。”
“好,畢一東那裡,貧道會去問清楚的,他是真的有心還是無心。”
楚太后說到這裡,然後對著聶雲鳳說“那一招,你是否害記得呢?”
聶雲鳳點點頭,說了一聲失禮了,然後將那一招使用出來。
楚太后見了,沒有出聲,過了很久才說“是要找畢一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