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不知為何,心裡湧現出不安。趙王丹以他為將,擊秦復疆就是為了速戰速決。他不僅沒有擊敗秦軍,收回疆土。反而損兵折將,還丟了沁水河谷至丹水西側的疆土。他雖抵擋住了秦軍的攻勢,但也沒有完成趙王給他的使命。此戰,也可以說自己輸了。
平原君見秦軍在丹河西側,虎視眈眈,對他們有很大的威脅,問道:“廉老將軍,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廉頗和秦軍交戰少許,也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秦軍的勇猛,實話實說道:“秦軍攻勢猛烈,我們短時間內,不能驅逐秦軍,奪回失地。”
“廉老將軍,打算如何應對。”平原君和秦軍交過手,自然知道對方的戰力強悍。
廉頗道:“我打算堅守丹河,以守為攻,磨滅秦軍計程車氣。一旦,秦軍士氣下降,我軍士氣回升,便能與秦軍一戰。”
平原君見丟了那麼多城池,折損了那麼多的將士,都不能阻擋秦軍的攻勢。平原君看著眼前這條丹河,語調不安地問道:“秦軍渡河擊我,廉老將軍可有把握守住。”
“我曾在丹河西側,依地勢,設山寨阻截。卻沒想秦軍能夠攻破西壁壘,斬殺我數名都尉。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我也沒有把握守住丹河。”廉頗又道:“平原君,為了避免秦軍攻破丹河,導致我軍潰敗。我有一個想法。”
平原君道:“廉老將軍請說。”
廉頗命兩名將士展開堪輿圖,指著丹河流向道:“我們已經失去了丹河西側防線。我在丹河東側又設定了新的防線。平原君,請看。”
平原君的視線,隨著廉頗的手指不斷移動,“丹河是我們防禦秦軍天然的屏障。我在大糧山、韓王山構築壁壘,是為了和秦軍打一場持久消耗戰。為了慎重起見,不讓秦軍渡河擊我,導致我們一敗塗地。我打算,新設定一道防線,阻截秦軍,守衛長平。”
平原君見廉頗連最壞的打算都考慮到了,也深為佩服,虛心請教道:“廉老將軍打算從何處設定新的防線。”
廉頗指著一段起伏的地勢道:“我從邯鄲而來,我見韓、趙兩國邊境上,此段,地勢不錯。我打算在原有的基礎上,修築一道新的防禦工事。”
平原君想不起廉頗說的是何處,問道:“廉老將軍說的是什麼地方。”
“我們面向丹水,背靠漳水流域。先祖肅侯圍魏黃城,不克。為了抵禦魏國,修建了一座防禦工事。隨著疆土變遷,這道工事,成為了我們和韓國之間的國界。”
平原君豁然想起此地是何處,忙道:“廉老將軍說的是我祖父修建的長城。”
“正是。”廉頗又道:“平原君,我國有兩條長城。一條是先祖肅侯,因伐魏不克,利用漳、滏之險,修築長城,護我南疆。另一條是趙主父,在北疆之地,修築長城。”
“這我知道。”平原君又道:“趙主父擊胡開疆,在胡疆之地,修築內、外長城,綿延數千裡。可,南長城早已隨疆土變遷,殘破不堪。我們修築,也無多大的意義。”
“平原君不要小看了這道南長城。”廉頗指著堪輿圖上看不見的南長城,“我派人前去勘測過。南長城雖殘破,利用得當,便是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
“南長城有如此功效,能抵擋秦軍?”
“這道南長城在險阻之處設立,穿過崇山峻嶺,有百里之長。我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能修築成功。長城建成,便能發揮巨大的功效。縱使秦軍渡過了大河,面對南長城也舉步維艱。”
“我相信廉老將軍的判斷,也贊成修築南長城,應對秦軍。”平原君話鋒一轉,語調充滿擔心,“可,我們修築南長城,需要許多人力、物力和財力。若告知王上,調派人力,前來修建,勢必會興師動眾。我們正在和秦國作戰,也來不及。廉老將軍,這些困難,又該如何解決。”
廉頗胸有成竹地道:“人力,自然是有的。”
平原君疑色道:“我們有修築長城的人力?”
“南長城地基還在,很多地方儲存完整。我們不用興師動眾,便能成功。”廉頗又道:“上黨軍民投靠我們,有數十萬之眾。今,秦軍來襲,守衛疆土,人人有責。我相信,他們會主動獻力,助我們修建長城。”
“對啊!我怎麼把他們給忘了。”平原君稱讚道:“廉老將軍,還是你有辦法。長城修建成功之後,廉老將軍如何命名。”
“長城有百里之距,皆是以石頭堆切而成。”廉頗道:“我們就稱之為百里石長城。”
“好。”平原君大笑道:“就叫它百里石長城。”
廉頗拜託道:“多虧了平原君攜帶上黨百姓,逃亡長平,否則,我們沒有人力修建百里石長城。”
“上黨百姓不願降秦,願跟隨我逃亡。我不忍心他們被秦國屠戮,故而帶他們前往長平。若不是廉老將軍來得及時,我和這些百姓豈能活著。”平原君笑著說,“我還要謝謝廉老將軍救命之恩。”
廉頗道:“平原君,我有個請求。”
“廉老將軍,有什麼話就說。只有我能辦到的,定會辦到。”
“修築石長城之事,還請平原君去動員上黨百姓。”
平原君拍著胸膛說,“放心吧!此事,就交給我了。”
“辛苦,平原君了。”廉頗信心大增,高聲道:“有了這道百里石長城,阻截秦軍,我又多了幾成勝算。我雖不能迅速擊潰秦軍,收回失地。我再此立誓,絕不讓戰火蔓延到趙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