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說來說去,辦法是有了,可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拿出錢來的。
李大龍失望極了,滿面愁容地說道:“我也知道鄉親們這年頭生活艱難,不想為難大夥。時間不早了,你們回去吧!我們自己再想辦法。”
別人走了,李大龍兩口子上了床。
雖然身心疲憊,可李大龍怎麼也睡不著,只好繼續嘀咕著:“老姏子,不就差十幾塊大洋嗎,我們明兒把家中值錢的東西賣了,看看能不能湊起來這個數。”
“唉……”李劉氏嘆息著說,“哪裡有值錢的東西啊?買的時候值錢,舊東西哪裡賣得出去?要賣,只有那頭牛。”
“牛賣了,家裡七八畝地怎麼辦?”李大龍問。
“以後有錢了,再去買牛;沒錢了,再賣地。”李劉氏說。
“唉……只能這樣了。”李大龍說,“就怕現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有人想買也買不起啊!”
“只要我們把價錢放低,應該有人買的。實在湊不起來,再求求親戚朋友吧!”李劉氏說。
“唉……還提親戚朋友呢,你啊!”李大龍說,“剛才他們不都來了?那些親戚,要麼很窮,要麼沒文化,你平時都沒拿正眼看人家。這些年還有幾個親戚朋友與我們來往啊?”
……
帶著鄉兵巡街的沈雲善轉過街角,照例要到家畜市場轉轉。他自小愛牛如命,見到牛就走不動路,想方設法要騎上一會。
他家院門前有石板鑲的船形牛槽,齊刷刷地一字排開。牛槽前面是鎮子上面積最大的穀場,氣派十足。
到了收穫季節,穀場上四、五頭耕牛慢慢悠悠地拖著石滾脫粒,夥計的吆喝聲伴隨水牛的“吽吽”聲不絕於耳,左鄰右舍與過往行人無不投以羨慕的目光。
遠遠看見前面有一條牛被人牽在手裡慢慢走著,沈雲善趕緊走上前去看個究竟。
一看是李大龍,沈雲善很是驚訝地問:“海州那邊小鬏的事情辦好了?還不抓緊去上課,還有閒心思牽著牛在街上走?”
李大龍看到沈雲善就像溺水之人見到救命稻草,一把抓住他的手,聲音嘶啞訴苦道:“鎮長大人啊……我正想找您再請兩天假。
那謝正中死活要一百塊大洋,我家裡沒那麼多的錢啊!只好連這頭牛都拿來賣,可沒人買呀!”
沈雲善推開李大龍的手,走近牛旁邊,看過牛的牙齒,又輕輕地摸著牛背問道:“這頭牛賣多少錢?”
“唉……這麼好的耕牛,二十塊大洋都沒人買啊!”李大龍怏怏地說道。
“二十塊!”沈雲善心中一喜。他覺得這個便宜不能錯過,於是立即說道,“這頭牛我買下了!”
李大龍驚喜萬分,連忙對著沈雲善拱手作揖:“太感謝鎮長大人的大恩大德了!古人說的德高望重就是您啊!《尚書》有云,作德,心逸日休,作……”
剛要說出“作偽,心勞日拙。”,李大龍卻突然想起《沈公其人》文章,心中想道:
“當初我與謝正中素不相識,本不該為他而不顧廉恥地討好沈雲善。
現在看來,也幸虧德金兒替沈雲善寫了歌功頌德的文章,不然他一定會記恨我,怎麼可能三番五次地在關鍵時候幫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