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河床.上挖出金屬管只有成人拇指粗細,表面是層青綠色的凝固物,像是鏽,後來使用蘇.聯老大哥帶來的機器裝置,在河床.上挖下去二三十米,金屬管已經有成人.大腿粗細,而且依舊沒有挖到頭的跡象。
新聞到這裡就結束了,很明顯有頭無尾,卻已經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抬頭看向中年西裝男,他似乎心領神會,指了指桌子上的牛皮紙信封:“裡面還有東西,接著看!”
再次翻開大信封,發現裡面有兩頁發黃的信紙,信紙最上冊印著“黃河部隊專用信箋”,下面寫著“蘇.聯科研專家事件口供”,再往下密密麻麻寫滿了字,倒是還算清楚。
原來是份口供!
我讀了兩行,發現開頭部分和剛才那則新聞的內容差不多,看著語氣像是對當晚那幾個值班士兵的口供,為了表達清楚,我換一種敘述方式:
當晚十一點,負責值班計程車兵聽到河床.上傳來一陣陣“噠噠噠”的聲音,很有節奏,像是用金屬敲打金屬發出的,他們立刻跑去向住在二百米外帳篷裡的蘇.聯科考專家彙報。
說到這裡我得補充一下。
我國剛成立時,和蘇.聯關係最好,尊稱他們蘇.聯老大哥,當時國內百廢待興,極需發展,外有美帝國虎視眈眈,在這種形式下,蘇.聯老大哥挺夠意思的,派了很多科學家並帶著大量先進的裝置來我國支援。
無論是開礦還是打石油,剛開始幾乎是人家手把手教,當然也包括某些科研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是以人家馬首是瞻。
幾個守軍來到蘇.聯人住的大帳篷外,喊了幾聲,裡面卻沒動靜,他們感到奇怪,於是其中一人輕輕撩開帳篷的簾子,竟然發現裡面空無一人。
這時候“噠噠噠”有節奏的敲擊聲一直在響。
幾個人一合計,也許蘇.聯人睡不著去野外透風去了,於是決定先弄清楚聲音的來源,於是尋聲而去,來到了挖掘現場。
當晚天有些陰,大坑又深,他們發現聲音竟然是從坑內傳上來的。當時的手電照明照射能力不似現代的手電,在昏黃的燈光下,他們模模糊糊地看到坑底圍著金屬柱子,蜷縮著幾個人。
當時他們的第一反應:這是偷東西的土匪。
五十年代,某些偏遠地區和山裡還有零星的土匪,那時候的土匪雖然不敢光天化日下打家劫舍,可偶爾晚上偷著出來搶點或者偷點東西,還是敢的。
幾個人用手電照向坑底,大呼讓他們放手。
誰知坑底的人一動也不動,那種“噠噠噠”的聲音依舊很有節奏地響著,這時候他們再聽,已經覺得這種聲音有些毛骨悚然了,也隱隱意識到事情不大對勁。
按理說他們用手電照,再這麼大聲音地喊,下面不管是什麼人應該有反應才對。
當時還沒有手機,一時間也沒法向上級彙報,幾個人只好壯著膽子慢慢爬下深坑。
“噠噠噠!”
“噠噠噠!”
這期間有節奏的敲打聲始終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