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年這種魚野生的已經很少見了,養殖的倒是還有。”
聽到李逸提到家鄉,趙金麥趕忙跟了過來,打量著案臺上的哲羅魚,隨即搖了搖頭:“我沒見過這種魚。”
“你小時候這種魚已經沒多少野生的了。”
李逸笑著問她:“伱們東北把當地的野生魚分為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你聽說過沒?”
趙金麥一愣,想了想才疑惑道:“我好像聽我爺爺說過三花五羅,他給我燉鯽花子的時候說的。”
“鯽…花子?”
李偌彤聽著好玩,笑問:“是鯽魚嗎?”
“不是鯽魚。”
趙金麥搖頭解釋:“我們東北把鯽魚叫鯽瓜子,但鯽花子不是鯽魚。
鯽瓜子身上沒斑點,鯽花子身上是有斑點的,比鯽瓜子好吃,但我不知道學名叫什麼。”
“叫花骨魚。”
李逸說道:“它也是鯉科的魚,但一般長不太大,最大也不超過2公斤。
它體側中軸線上有7到12個大黑點,是長在皮上的,把鱗颳了也還在,所以把它叫做花骨魚。”
“對對,就是這種。”
趙金麥拍了下手,笑道:“這種魚燉湯特別鮮。”
“沒錯,三花五羅,鯽花就是三花裡的一個,另外兩種是鰲花和鯿花,也就是當地產的鱖魚和鯿魚。”
李逸指著面前的哲羅魚解釋:“五羅指的是哲羅、法羅、雅羅、同羅、胡羅五種魚。
這種哲羅魚,就是五羅之一,也是體型最大,肉質最鮮美的一種。
它是肉食性的冷水魚,屬於鮭科,所以也叫哲羅鮭。
肉食性的魚往往都長得比較大,這種魚最大能長到一百多斤,但並不是極限。
八十年代,西域省喀納斯湖裡傳說有湖怪,當地科研人員研究過以後,都認為那是長得特別大的哲羅鮭,也就是這種魚。”
“哦!我知道!我小時候看過那個節目!”
趙金麥被勾起了回憶:“小時候電視上播過,好像是《走近科學》,說喀納斯湖裡有大紅魚,會把湖邊喝水的馬拖進水裡吃掉。
我記得節目裡還有影片,說那種魚有十幾米長,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沒人撈上來過,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可能是當地旅遊局為了宣傳旅遊搞的噱頭,但哲羅鮭的確可以長得比較大。”
李逸說著,一邊往洗菜池裡注滿了水,笑道:“不過長得再大,也逃不過被人吃掉的命運,沒辦法,好吃就是原罪啊!”
說著,他就按著哲羅魚的腦袋,在它的腮後和尾部各切了一刀。
哲羅魚吃痛,猛地扭動身體,滑進了裝滿水的洗菜池裡。
這是粵式魚生處理魚的方式,這樣可以讓魚在掙扎的過程中,排乾淨體內的血液,祛除魚肉的血腥味。
很快,等到哲羅魚不再掙扎後,李逸就將它重新撈了出來,剝皮去骨,三下五除二,就剃出了兩條白嫩的淨肉。
5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