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章 道德牌坊,意外之喜(求訂閱!)

“馬典史?”李銳一眼就看到領頭之人,正是縣衙的典史馬福。

“李老哥,恭喜,賀喜。”

“縣衙把你和張副舵主斬殺妖獸的事蹟報了上去,沒成想聖上龍顏大悅,特賜這牌坊,以示聖恩。”

李銳躬身:

“謝陛下聖恩。”

這牌匾雖然是清河縣衙頒發,但授權的可是朝廷,或者說那位皇帝陛下。

禮數萬萬不能少。

一般來說,其實通常都是要跪謝的,也就是李銳已經滿七十歲,虞國重孝道,七十歲見皇帝也可不跪。

這才免除。

馬典史連忙走上前,將李銳扶起,羨慕道:

“李老哥,這可是咱們清河第一塊皇上御賜的牌坊,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古代重禮數。

這牌坊可不是誰想立就能立的。

一般來說,牌坊分為三類,功名牌坊、道德牌坊,除這兩類之外,還有就是書院、寺廟山門的標誌牌坊。

功名牌坊自然是頒發給那些建功立業、勞苦功高的文臣武將,一般都是正三品往上,當然,一些具有宣傳價值的事蹟,有時也會特賜牌坊。

另一類個人可以得到的,就是道德牌坊。

一般發給當地有威望,或者德行高尚之人。

民間常說的貞潔牌坊,便是發給婦女的牌坊。

李銳望向匾額上的“義勇”二字。

這二字分量可不輕。

匾額只是個象徵,真正代表的是死後可以立一個刻有“義勇”二字,旁邊上書生平事蹟的石牌坊。

就這麼一個牌坊杵在門前。

雖然實用價值不高。

但逼格拉滿,名義價值不可估量。

若是放在某個家族裡,那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是身份、地位、榮譽的象徵。

清河縣衙每年也會發一個牌坊的名額。

但這些牌坊只在清河管用。

多年下來,城裡的大戶人手一個,幾乎沒什麼用。

但李銳的牌坊可就不一般,重點就在建好的牌坊嵌著的那一方長方形的石板上的“敕建”二字,這代表是皇帝答應建的。

御賜牌坊一般分為御製、恩榮、聖旨或敕造。

御製就是皇帝親自下令建的,恩榮是皇帝主動提議,然後自己建的;聖旨則是下了官方的聖旨讓建的,敕造最低階,是皇帝口頭認可,自己建的。

饒是如此,那也是清河獨一份兒。

要不身為縣衙典史的馬福為何會羨慕到眼紅。

若李銳有家族,那他所在的家族就能一躍成為清河最清貴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