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還有清河很快就被確定。
若說是他與李銳勾結,那真是既錯怪了李銳,也冤枉了王理。
李銳壓根兒就沒提。
不過王理心有靈犀,故意為之罷了。
當然,選中清河也不是完全為了私交,王理也不敢。
袁侯爺何等人物,怎會被輕易欺瞞?
選擇秋狩之地,除了地之外,其實人也一樣重要。
王理選擇清河,就是因為他與李銳配合更默契,更有把握能把此次秋狩辦好。
既是為公,也是為私。
兩者並不衝突。
然後就是把範圍縮小,去除一些競爭對手,讓袁侯爺只有兩個選項,清河的機率就很大,就算不選擇清河,王理也沒什麼損失。
可要是選了,還能白賺李銳一個人情。
怎麼樣都不會虧。
“清河?”
李銳望著自雲州送來的信,眨了眨眼睛。
倒的確是從侯府寄來,只不過並非侯府的公信,而是王理的私信。
說來好笑。
他與王理就只見過一次面,卻引為知己。
王理在侯府,也沒少幫李銳的忙。
顯然。
這次秋狩之地選中清河,應該也與王理脫不開干係,否則收到的就不該是王理的私信。
李銳當然明白,王理這是要送他一場機緣。
秋狩乃是安南侯自就封以來的大事。
若是籌備得當,便是大功一件。
難得的機會!
‘看來我那幾罈子好酒是保不住了。’
要不說必須和幕僚搞好關係,優勢這不就體現出來了。
之前王理請他查許川身死一案,他幫了王理一個大忙,兩人一來二去就成了筆友,在加上年歲相仿,又都是臨到老了才有出息,於是便引為知己。
當然,主要還是雙方都覺得有結交的必要。
否則侯府裡這麼多老頭兒,也沒見王理和誰成了知己。
李銳當即出門。
找上寧中天,當聽說秋狩選在清河,寧中天當即大喜。
這可是立功表現的大好機會。
李銳笑著道:“四弟,可莫要掉以輕心,且帶上一百精銳,隨我去一趟十萬山下,先行檢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