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在這年代都屬於摸石頭過河,而羅成雖然有後世的一些資訊,但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
在後世的人看來,就是這年代的市場開放了,農村的人不再吃集體飯了。分田到戶,田地要保證種糧食,菜地就隨便你怎麼去種。想吃花生,買不起買不到就自己去種。
但不是生活在這年代,甚至參與其中的,很多歷史細節可能並不會清楚。羅成並不知道自己提出來的要求,撞到了風頭上了。
羅成的要求要是提早了或者提晚了,可能上面都不會冒進答應。但偏偏提的這個時間點跟上層某大佬的要求類似了。
說開放,這是一個大框架,其實剛實行起來,並不太理想。只不過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哪怕是這個年代的人,也沒什麼體會而已。
深城那邊的一把手,就是在這時期向上面要政策,要自主權。不能光口頭說開放,然後地方上想做點什麼,因為沒先例,什麼都要彙報。
深城那邊要的自主,跟羅成要的自主十分重合。而深城那邊要的是對商人各種優惠政策,不但給,甚至有些誇張。直接是規模達到多少,直接給你鋪路,又達到多少,給你修廠房。地皮白送,專案好,廠房都給伱建。
也就是各種大力度的政策,有利也有弊。在這年代,出現了很多空手套白狼的人,吹的天花亂墜,其實根本沒什麼實力。但大部分還是真正吸引了不少商人。
而羅成這邊,在義安城,遠離港口,坐出口生意,會增加很大的運輸成本的。不過從羅成的資料裡可以看出,當年他在義安城工業區當區長的時候,寧願出面讓省區去牽頭從義安這邊花幾千萬修一條去深城的道路就可以看的出,他屬於有家鄉情懷的人。
否則的話,有幾千萬修路的錢,其實在那個年代,到深城直接再建設一個工業區都夠了。而現在羅成不要深城這邊的一些政策,寧願真金白銀投入幾個億,也要到義安城發展。
深城目前是屬於試點城市,意義就是有待觀望。否則直接全國實行了,但目前就是吸納外匯,給老百姓提供更多工作崗位,甚至是提高收入。
政策是跟義安城一點關係都沒,但羅成要乾的卻是上面想要的呀。要不~~,就在三線城市來一個試點,羅成要的地方看上去大,但對於上面的人來說,那點地方根本就不算什麼。別說一整片郊區了,真要投入的多,拿一個縣城他去改造的玩,也不算什麼。
起碼一個小地方,出問題也在可控範圍。深城一個這樣大的城區都拿來試點了,多一個小地方不算什麼。主要是深城那邊要吸引外商還要前期投入很多配套設施,很多外商的裝置和材料也算是投資金額裡面。
比如一個說投資百萬的外商,裝置不是國內購買的,價格還虛報。說投資百萬,裝置和材料一算,佔一大半了。而真正現金卻沒多少,要的卻是你答應的百萬投資優惠政策。
而羅成那邊,說的是前期投入一億美刀,按照現在匯率,其實也就一點五億人民幣。但國內的匯率是保護匯率,誰不知道事實。外換進來容易,國內想換出去,個人的話,只能呵呵。
因此,也就在羅成說出條件沒多少天后,羅成竟然發現上面答應了他的要求。他本來還打算晚個一年再來安義城發展的。
現在這樣的話,有點打亂他的規劃了,起碼明年就可以帶著弟弟妹妹就在義安城幹了。但這樣更好,來國內發展,他真不是單純的為了掙錢。
但要求是羅成提的,人家既然答應了,也就沒什麼好想的。幾個億而已,不過說實在的,他是瞭解國內大概發展趨勢的,幾個億放深城,隨便經營什麼,光地皮給以後帶來的收入都不虧。
而投在義安城,哪怕地再大,要是跟幾十年的後世一樣,就算自己要的地方以後也劃入城區,價值也高不了太多。
這答應後,哪怕是快要年底,這為了羅成的資金流入進來。那是這邊省區和城區的領導都直接過來了,並且杜永康也在其中。
至於鎮裡的領導,看著羅家三天兩頭就有車輛開來拜訪,都不好隨意就求見了。但城區的一些領導他們見過,還有省區的領導,反正感覺要有大動作了。
羅成要的地方,這樣多領導過來,本來是郊區的,現在直接規劃進入義安城區了。並且還沒開工,那片地方已經命名為義安城龍南經濟特區。
而省區領導過來,特別是杜永康,其實還是來跟羅成商定產業結構的。羅成要是真打算技術換市場,那就要合資的形式,比如生產的新款式車輛技術共享,就允許並不限制國營企業和單位採購購買。
畢竟車輛要是在國內銷售,沒限制的話,會衝擊國內車輛企業市場。還有就是菸酒產業,可以弄一些特定的菸酒在指定一些地方賣。但不能讓羅成在國內主打經營這樣的產業,國內菸民實在太多,市場太多,是不可能對個人開放的。
羅成對於這日後‘年年虧損’的產業也沒興趣,不光是香菸,高速,加油站啥的,都不會去碰。羅成精明著呢,年年鉅額虧損,他有再多的身價也不夠這幾個行業虧的。
後來不是有外企進入‘油’行業嘛,人家怕別人水土不服,怕虧太多,堅決不讓人家賣便宜。
羅成屬於聽人勸吃飽飯的,你說什麼不能碰,他就不碰。
但羅成要的公交站歸屬權和計程車行業,義安城這邊倒是給了,算合資。羅成的公司以後負責經營,地方上拿分紅就是了。而義安現有的客運站幾輛破車,加上工業區那邊的中轉站一起算是入股。否則什麼都不出的話,也太空手套白狼了。
就這樣,羅成的資金很快就透過香江那邊流入一個多億進入國內,羅成在香江和其他地方能開設私人銀行的,基本都開了。流動資金對於羅成來說不算什麼。
而義安龍南經濟區的開發,專案這樣大,省區築建局怎麼可能不來分一杯羹。現在依然還沒專案投標的說法,也沒有私企地產公司競爭。對於羅成來說,誰幹不是幹,而且這年頭工程單位也實在,報價合理和用料不會弄虛作假。
專案前期工作,測量,清理場地,在年前就開工了。工人嘛,現在的建築工人都是正式工,沒有民工什麼的,不到年前一個星期左右,是不會放假的。
義安龍南經濟區,雖然整體建設和開放是羅成這邊主導。但羅成現在是屬於商人,投資者的身份。跟以前他是國家領導幹部身份不一樣,以前羅成的身份可以擔任區長,在行政管理方面都他說了算。
但在經濟區這邊,行政嘛,還是得地方單位主導。因此杜永康又從省區調到這邊來了,級別算平調,而從省區調到城區,級別又沒升,看似是下降了,但其實是明降暗升。因為杜永康到這邊來,算是經濟區的一把手了。而在省區,他雖然在部門也有不小的權力,可比他職位高,權力大的人多了。
就這樣說吧,一些城區部門的科長局長什麼的,權力不小吧。級別跟下級縣區一把手一樣。但讓他們去下面當縣區的一二把手,這還用考慮嘛,搶著去。
因此杜永康來經濟區這邊,擔任的是經濟區區長,兼任整個義安城的副書記。不給他一個副書記職位,他光當一個區長,怎麼去調動城區裡的資源。
起碼他兼任城區副書記,他的話在城區裡的很多部門就管用。而且新經濟區,也要很多部門單位開辦到這邊來,公安,交通,水電等等。這些配套部門的事情不可能羅成去組建,都是杜永康去負責。
現在杜永康跟羅成不是上下級關係,甚至按照身份來說,一個是官,一個是商。但杜永康明白,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其實上面很重視羅成,或者說他背後的資本。他要是在經濟區這邊亂指手畫腳,或者反駁羅成的意見,起碼在沒犯原則問題的情況下。那他這位置就算坐到頭了。
因此羅成不是杜永康的領導,但勝似領導。這經濟區,等於是兩人共同努力發展。而有熟人杜永康的協助,羅成也是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