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4章 挖紅林牆腳

剛才在跟盧文靜交談的時候,覃飛其實一直在仔細的觀察著盧文靜。

留意她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眼神、表情,尤其是那些下意識的細微表情動作。

透過觀察,覃飛差不多可以確定,盧文靜沒有說謊。

只是謹慎起見,還是去查一下比較好。

段啟銳點點頭,說他馬上安排人去調查。

覃飛又跟他說了下挖人的事。

等盧文靜那邊給出名單之後,就讓段啟銳出馬,儘可能的把那些人都挖走。

在十幾二十年前,所謂的私募,大多都是從營業部裡走出來的。

像覃飛這種的就是,原本只是在營業部裡炒股票,因為做的比較好,慢慢就贏得了大家的信任,便將資金都交給他來操作,盈利分成。

這就是最早的私募雛形。

這個時候的私募,規模小,不正規,也沒什麼分工,完全就是私募老闆一個人在操作,頂多是找三五個操盤手幫著下單而已,客戶也都是靠熟人介紹。

包括各種交易策略、風控管理也都很不成熟。

說白了,就是看老闆的個人交易水平如何。

這些年隨著私募的不斷發展,上到各種法規制度,下到公司內部的管理,都越來越成熟。

分工也越來越細化。

一個正規的大型私募,內部一般都會有交易部、風控部、研發部、市場部、技術部、法務部、綜合管理部等幾個主要部門。

各個部門在總經理或老闆的領導下,各司其職,分工合作。

一款私募基金產品的業績,已經不單單是看老闆或總經理的個人水平了,而是看的整個團隊的水平。

交易部對進出場點位的時機選擇,風控部對於風險的管控,研發部對於經濟形勢的研判以及各種交易策略的研究總結,市場部對於客戶的開發維護與融資渠道的拓展,還有技術部、法務部、綜合管理部這些保障部門的支援,都對整個公司的業績有很大的影響。

可以說,老闆的個人水平,決定了私募的上限,而公司團隊水平,則是決定了私募的下限。

所以,如果能把紅林的這些核心人員都給他挖走,那可以說,整個紅林就算不徹底癱瘓,也會大受影響。

雖然說,只要林洪生和沈冰這兩個主心骨還在,就能在短時間內重新組建起團隊,但這中間畢竟是需要一個時間過渡的,而且新團隊肯定也不如老團隊配合默契,水平上也會有些差距,這一點,在與覃飛的爭鬥中,將會是致命的。

段啟銳搖頭一笑,說道:“看來,我得在寧海這邊,呆一段時間了。”

挖人可不是個輕巧活,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把人給挖走的。

像段啟銳之前幫天潤獵聘張丹萍和王旭東兩人,前後可是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覃飛花的時間就更長了。

紅林資本的那些人,段啟銳一個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