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九回 議破案李衛講謀略 追往事遺臣獻畫圖

“這個我可不敢。”傅恆說道。他取出懷錶看了看,“我這就得進去了,衡臣相公等著一齊見駕呢!皇上要看,自然我也能陪著觀賞,這麼才不失禮。”劉統勳也道:“又玠,我也要去了,隔天來看你。小心作養,放心吃飯,別想病——我沒別的吩咐——老黃,咱們一起回衙門,交待點細務,我遞牌子見皇上,你回去預備一下,明早就得上路了。”說罷,三人慢慢退了出去。

屋裡只剩下了李衛、翠兒和玉倩,三個人都沒說話,靜得像一座古廟,只聽見李衛粗細不勻的呼吸聲。翠兒把扇子遞給玉倩,示意她給李衛扇涼兒,呆呆地看著和自己患難終生的丈夫,幾次張口想數落他不該這麼勞神,又咽了回去。

“吃杯茶叫了,還有黃鸝兒叫,真好聽——鄉里要割麥了。”不知過了多久,李衛眼波一閃,依戀地看了看窗外濃綠的煙柳,又無力地閉上,喃喃說道:“叫化子不成了,狗兒也不成了……要變成一堆泥了……”“你瞎扯些什麼!”翠兒含淚哂道,“少勞點神,你壽限長著呢,別忘了你的綽號叫‘鬼不纏’!”“是……夫人說的是。”李衛的聲音又清晰又微弱,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不過我是雍正爺的狗,爺惦記我,該去還要去呀……我是條狗呢……”

“別瞎想……”

“唔。”李衛頓了一下,又叫:“玉倩……”

“嗯……”

“還記得那歌兒麼?”

“哪首歌?”

“‘一枝花’唱的那首。”

“……記得。”

“唱,唱,聲音低些。”李衛說道,“我想聽。夫人也愛聽的……”

玉倩的淚水撲簌簌滾落下來,看翠兒含淚點頭,低頭答應一聲:“是!”偏身坐在炕沿李衛身邊,輕聲唱道:

一造兒錦衣玉食華清筵上鳴鐘鼓,

一造兒鬻田賣兒焦首啼飢過朝暮。

一造兒作惡敲剝磨牙鉤爪吮枯骨,

一造兒沉獄覆盆珠淚洗面嘆窮途……

縱有這千樹繁花萬籃果,

撒人間,都付了富貴簪纓族。

飄渺雲程太虛路,衣帶疾風凌波步。

俯瞰寒煙鎖關河,仰首茫茫疑天數……

無緣人哪裡討得靈槎渡?

只餘了湘山翠竹,隨堤老柳如煙霧,

遍人間莫辨菩提樹……

她的歌聲激昂悲壯,雖然沒有放聲兒,卻十分動情,字字吐音清晰,猶如柔絲繞樑不絕。

李衛安靜地聽著,聲音變得愈來愈遙遠。帶著滿意的笑容,他漸漸沉睡了……

傅恆匆匆趕到軍機處,迎頭便遇到紀昀從裡邊出來。紀昀懷裡夾著一厚疊子卷宗,見了傅恆也不及寒暄請安,說道:“皇上叫進,張相、鄂相和訥相等不及您,已經進養心殿半個時辰了。我是回軍機上取摺子的——咱們一起走吧。”傅恆點點頭,連門也沒進,便快步進了永巷。一邊走一邊問:“曉嵐,方才議了什麼事?”

“回大人話。”紀昀跟在傅恆身後亦步亦趨,低聲回道:“雲貴總督朱綱調京來了,主子接見,問了大金川軍事。主子這會子火氣大得很,請中堂留意。”他看了看養心殿垂花門前肅立的太監們,打住話頭沒再吱聲。傅恆也不再說話,只向侍立在大門口的大侍衛素倫點頭示意便一徑進去報名。略一停,才聽乾隆的聲氣:“進來吧。”

傅恆一進門便覺氣氛有異。乾隆沒有像往常那樣在東暖閣裡,卻坐在正殿的須彌座上接見眾臣子。須彌座右側兩個繡花墩上並排坐著張廷玉和鄂爾泰,訥親躬身侍立在左側,雲貴總督朱綱則坐在張、鄂二人下首,雙手捧著茶杯,小心地呷著。傅恆悄悄打量乾隆,只見他戴著白羅面生絲纓冠,醬色江綢單袍外罩石青氈單褂,足蹬青緞涼裡皂靴,連腰裡束的銀鍍金鑲珠砑瑪三塊瓦線鞓帶,都平平整整搭在腰際,一絲不亂;也不見有發怒光火的跡象,只是氣色不好,眼色灰暗,嘴角吊著。傅恆也不敢多看,只瞟一眼便跪下請安。

“起來和訥親一處站著吧。”乾隆淡淡說道,“去過李衛那裡了?他病得怎麼樣?”傅恆並不起身,就地將方才見李衛的情形說了,又道:“李衛還有一幅畫兒,託奴才代呈皇上御覽。”說著將卷軸雙手托起。高大庸就侍候在御座旁,忙趨步過來,雙手捧放在大案上。傅恆這才小心站起立在訥親下首。

大殿裡又恢復了令人難堪的寂靜。許久,乾隆才深長嘆息一聲,說道:“傅恆來遲了一點,沒有聽朱綱方才奏說。不但班滾活著,莎羅奔的藏兵也是安居若素,在涼山薩多峰的大寨裡以逸待勞。我大軍興起,集九省錢糧供應著六萬軍隊,卻至今不能在金川會合。朱綱從四川過,一路見的都是慶復和張廣泗的散兵遊勇,有的瞎眼,有的斷腿,在百姓家提雞牽驢宰牛殺豬,連朱綱的坐騎也差點被拉走……”他突然抬高了嗓音,“朕只以為他們剿匪,哪知道他們自己會變成土匪呢?”

張廷玉和鄂爾泰都不安地挪動了一下身子。他們是侍候了三代皇帝的人了。康熙威怒之下往往臉色漲紅繞殿徘徊,說話又快又急,但一經勸說,立刻鎮定如常。雍正則是喜用刻薄陰狠的話盡情挖苦譏諷,辭氣鋒利如刀似劍。待到要下旨處分時,卻又輕拿輕放,十分審慎。乾隆平常並不發怒,待下總是和顏悅色慰勉有加,但對犯事人的處置則毫不輕縱。劉康殺人案,喀爾欽、薩哈諒貪賄案,都是說殺就殺,絕無轉圜餘地。三代皇帝性格各異,卻都是伶牙俐齒決斷難測。此刻乾隆震怒,氣得臉色蒼白,雙臂大張緊緊握著須彌座把手,捏得手指都在發顫……他要怎樣處置慶復和張廣泗呢?張廣泗,是張廷玉選出來的將軍;慶復去金川,是鄂爾泰的推薦。由彼及此深思,兩個人心裡都一陣陣發寒。

“你們不要怕。”乾隆睃了張廷玉和鄂爾泰一眼,鬆動了一下口氣,說道:“朕以聖祖之法為法,各人是各人的賬。派他們出兵,也是朕的旨意。”他目光注視著殿外,身子像鑄在椅子裡一動不動,咬牙笑著說道:“朕心裡難過啊!想那慶復,是遏必隆的孫子,遏必隆不是好宰相,卻是個好將軍,在福建白馬坡與耿精忠對陣時,身受十七處槍傷不下馬,小腹都扎透了!他怎麼會養出這麼一個怕死的孫子?張廣泗徵苗,六個月連下七十餘堡,生擒苗王,拓地兩千裡,也不是無能之輩。看來還是朕無能無德了……為君的無德無能,為臣的誰肯前赴君難?所以如今文官愛錢,武官怕死,甚或文武官員都愛錢都怕死!想一想聖祖爺八歲登極;十五歲廟謨獨運,智擒鰲拜;十九歲決議撤藩;二十三歲高居九重垂拱而治。更不必說平臺灣、平藏亂、親征準葛爾!朕二十五歲登極,現已年過而立,於國於民於祖宗於社稷,未建大功,未立大業,卻養出一群怕死愛錢的齷齪官兒!朕好不羞愧,好不恥辱!”他說著,眼中已迸出了淚花,卻不去拭,任憑淚水在臉上淌落下來。

大臣們硬著頭皮聽他侃侃而言,又像自責,又像怨艾,真如身在荊棘叢中,背若芒刺,說到羞愧恥辱,人人皆知“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之義,誰也不敢安位坐立,“呼”地都跪了下去俯首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