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二十三章 恐怖的收割速度,以及值不值?

麥子要收割的時候,李龍給顧曉霞說了一聲,然後開著拖拉機回到了大院。

這幾天李青俠和陶大強都已經不再逮魚了。收麥是大事,要提前做好準備。

準備工作是比較繁瑣的。手工割麥之前,要磨鐮刀,打葦子做葦要子(蘆葦系在一起成為捆麥子的繩子),收拾馬車驢車,剷平麥地兩頭以及地中間的梗子——

先前給麥子澆水的時候,需要在一些坡度比較大的地方打起梗子,保證地裡每個地方都能澆到水。

當然,這之前把麥場清理乾淨,壓平,各家把堆麥子的位置清理出來都是需要做的事情。

農民們對於收割糧食工作是非常虔誠的,這些準備工作不會有半點的馬虎。

雖然李龍已經買回來了收割機,李家的麥子全都要用收割機收割,但李建國還是趁著空閒把家裡的三把鐮刀全都磨了一遍。如果收割機收割的不理想,還是得用人工來割。

李龍要做的事是和陶大強一起,把收割機架到拖拉機的前面固定好,皮帶聯接好。這個做完後,還要把車斗子的木頭架子綁上。

每年割完麥子,拉運麥捆子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常累人的活。這時候村裡通往地裡的路上經常能看到有一輛輛驢車馬車上堆得高高的麥捆子,拉著往麥場而去。

偶爾有沒把麥捆子堆好的車子會傾倒在路邊,出現這樣的事情,無論是誰看到都會很難受。因為需要把麥捆子一捆捆卸下來,再重新裝上去——能把人愁死。

其難受程度,類似於網文作者被編輯要求把一百萬字的網文,每一章都要改一改那種。

哪怕拉著車去地裡重灌一車也會比這個好受一些。

拖拉機斗子並不算大,能拉的麥捆子不多,但搭上兩層木頭架子,那拉運的麥捆子就多了,一車能頂三四馬車的量。

而且因為搭好的木頭架子是正方形的,麥捆子往上放的時候也會比馬車的長條形容易些,所以很受大家歡迎——當然,今年第一次,許多人還不瞭解,等拉運完了,到時大家就會體會到。

想來到時候其他人想買拖拉機的願望就會強烈很多吧。

架子用粗鐵絲綁好,李龍一一檢查,不讓鐵絲的頭露出來在外面,不然容易掛傷人。

“龍哥,啥時候開割?”陶大強一邊把一個鐵絲的頭用鉗子掐斷,然後往木頭裡砸進去一邊問道。

“明天。”李龍說道,“明天先割俺家東溝那邊的麥子,那二十畝地看看多長時間能割完——大強,你一天能割幾畝地?”

“一天?能割四五畝吧?”陶大強想了想說道,“不一定。太熱的話,中午就沒辦法割,早晚能多割一些。”

李龍點點頭。

“那收割機一天能割多少畝?”陶大強也好奇這個問題。

“能割一百多畝吧。”李龍隨便報個數字。正常的話,一百多畝是能割出來的。

“這麼多?”陶大強愣了一下,“那……”

他想說什麼,終究是沒說出來。

李龍能猜出來他想說什麼,但眼下不是時候。就算陶大強現在買拖拉機也來不及,因為收割機沒有貨。

明天去地裡,李家全家,除了老孃杜春芳在家裡準備做飯的事情,其他人都要去。梁月梅準備了一大捆葦要子。

她聽李龍說那二十畝上一上午肯定能割完,有點半信半疑,不過葦要子是準備全了,到時如果真能割完,那一天怎麼也捆完了。

按以前的割麥進度,二十畝地一家人怎麼說也得三五天,連割帶捆加上運輸。畢竟挑麥捆子也是個技術體力活。

在沒有拖拉機的年月,麥捆子捆好後,在裡地放個幾天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每天每輛馬車能拉的數量有限,而且速度也慢。

李龍說明天一天把那二十畝搞完,不是誰都能理解的,有些事情,還得親眼看過才好。

當天晚上早早休息,第二天大家都是早早起來。梁月梅和陳麗蓉先燒了一大鍋水,茶壺裡放上掰成小塊的磚茶,開水一衝,放在院子腰牆上涼著。

等吃過飯這些水到差不多五六十度,往塑膠籠子裡一倒,提著就去地裡了。

今天早飯是饅頭,煮雞蛋,辣子炒雞蛋,鹹菜,米粥。看著很豐盛。

畢竟要幹體力活,不能吃的差了。

李娟李強兩個吃完早早去上學,雪琴和雪蘋也去了學前班。李龍看著四個孩子離開,腦海裡再次感慨。

上一世,自己真特麼的不是人。李娟現在不過十歲,上一世這個時候週末李娟跟著李建國一起去麥地裡挑麥捆子,自己卻跑去給別人家幫忙……罵自己一句牲口真不過份。

好吧,也不知道自己上一世是怎麼有這樣的性子的。

特麼的。

大口吃著饅頭,李龍微微搖了搖頭,算了,不想了,重活一世,就按這一世的來吧,好歹也算浪子回頭。

吃過飯,男人們準備工具,女人們快速的把廚房收拾好,包上頭巾,穿上外套,然後一起上了拖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