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才從烏城回來,就知道了李龍收大掃把這檔子事情。
跟著他哥張木匠在工地上幹了一段時間,張強一眼就看出來,李龍這是拿著公家的活,賺著自己的錢。
給隊上人說一個大掃把帶杆子三塊,不帶杆子兩塊五,其實算高價了。
但張強覺得,李龍肯定從中賺了不少!
一個大掃把賺一塊甚至兩塊都有可能!
他哥張木匠把他從烏城趕回來的原因,就是他吃回扣吃的太利害。
張木匠從市裡轉包了工程,招了臨時的工人在幹,一個人一個月五十塊錢包吃包住。
他安排張強負責後勤採購,主要是工人食堂裡吃飯的主食和蔬菜,以及建築上的零碎東西。
那些大宗建築材料,張木匠不敢讓張強管,這個弟弟眼睛小,好貪小便宜。管點小的還行,管大的,張木匠害怕到時把工程搞壞了就麻煩了。
然而,他還是小看了張強貪便宜的能力。原本每個工人每天的伙食標準,張木匠定的是七毛錢。別小看七毛錢,這時候七毛錢已經不少了。
畢竟是做大鍋飯,負責過後勤的人知道,越多人一起吃飯,同樣的標準吃的就會越好。七毛錢一個工人自己吃吃不了什麼好東西,但要十個工人,二十個工人都是這個標準,那吃的就很好了。
但幹了一個月的活,工人們不幹了,找到了張木匠,說吃的太差。
張木匠找來了張強問情況,張強裝糊塗,而且還倒打一耙說工人們鬧事,大不了再招,反正現在一個月五十塊的工資,想幹的人多的是。
張木匠不傻,他立刻就開始查賬,這一查就把他給氣壞了。
張強給工人吃到嘴裡的一個人四毛錢都不到!
張強看哥哥查出來了,急忙解釋,說自己也是上了外面那些賣菜賣肉的老闆的當,讓張木匠原諒自己一回。
張木匠沒聽他解釋,直接把他給趕回去了。
張強雖然是被趕回來的,但村裡人不知道啊,只知道他在大城市裡呆了一段時間,幹了一段時間的活然後回來的。
有李龍珠玉在前,沒有人小看張強。
“你們不知道吧,那邊人擦屁股用的都是紙,上好的紙,名字也很好聽,叫衛生紙!”張強坐在門市部裡,跟著一幫人諞傳子,“哪像咱們這裡,都用土塊擦屁股,有些人乾脆就用廁所牆角……噁心!”
“我知道我知道,李龍家用的就是衛生紙,軟軟的,皺皺的。”有個小夥子立刻搶答,“上次去他們家上房泥幫忙的時候,上廁所就看到他們家廁所裡放著這個紙。”
又是李龍!
張強眉頭皺了一下,然後又舒展開,說道:
“嗯,他去過烏城,自然就學上了。那個可不便宜……還有,那邊的廁所是沖水的!一大排,拉完屎一會兒就有水沖走了……”
這時候烏城有些地方的公共廁所已經不是挖坑的旱廁了,改成集中沖水的那種。一長排槽子的,有些人應該還留有記憶。
“還有,烏城那邊大街上已經有小汽車了,比拖拉機牛皮多了,沒那麼大聲音,有駕駛樓,冬天凍不著夏天熱不著……”
張強極力的描繪著烏城的先進。
圍著的人聽著入神。沒辦法,這年頭別看兩地相距就一百多公里,全隊青年中,大多數再過十年都不一定去過烏城。
他們的人生範圍,在四十歲之前,基本上就固定在瑪縣周邊,偶爾能去趟石城都能說很久。
年紀大的從口裡過來的,就算過烏城也是在火車站經過一下,然後就乘車來到了這裡,沒時間也沒錢逛烏城。
好說歹說,張強還是籠絡了不少人。
畢竟李龍相對比較獨,除了陶大強楊永強,其他年輕人沾不著。
他們聽張強這麼講,覺得他也挺有本事的。如果能像李龍那樣發起來,跟著他的話不說買拖拉機,至少能像陶大強買輛腳踏車吧?
當然如果能像楊永強那樣有份正式工作,那就更好了。
張強看時機成熟,便開始忽悠:
“你們看李龍家生活是不是很好?那也是想辦法賺錢賺來的。就說這扎大掃把吧,咱們扎一把,有把子的他給三塊,沒把子的兩塊五。這裡面就賺咱們不少錢呢……”
沒人說話,這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