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縣城的初夏沒什麼好說的。這時候還沒有大量的水果上市,天氣已經熱起來了,但沒有西瓜可以解渴降溫。蚊子和蒼蠅這些讓人討厭的傢伙也不會因為李龍是是重生者而對他格外優待。
所以傍晚在院外乘涼,就會非常的麻煩。
艾草驅蚊這種常識李龍還是知道的,但說實話在這裡效果並不是很好。主要還是顧曉霞聞不得太大的煙味兒,不能點,放在那裡,僅憑艾草自身的味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在外面呆一會兒,顧博遠回小院,李龍和顧曉霞就進屋。
剛才吃過飯的時候顧博遠也說了他這個農資店的情況。從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一個多月的時間,顧博遠就掙到了幾輛腳踏車的錢。
真的是暴利啊!
顧博遠在感慨,李龍其實也清楚,這其中可不僅僅是因為目前是賣方市場,加上包產到戶,土地分到各家後大家種地的積極性增加,需要大量的農資用於種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顧博遠能夠根據農戶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推銷,而不是一股腦的任農戶自己去挑選。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雖然不是農學專業的,但想要略微專業一點兒,在學習的能力方面比一般人會強許多。
據顧博遠說,縣裡新出現的農資店可不只他這一家,還有兩家店分別針對的是東面和南面。這兩個方向同樣有著大量的農田,特別是東面,那邊的幾個鄉鎮更加富裕一些。
畢竟自古以來都是有驛站的地方,開墾出來的熟地也多。
不像北邊,幾乎所有的土地都是新開墾出來的,之前都是鹽鹼灘或者戈壁灘。
但顧博遠卻覺得北面的潛力更大,因為自己就是四小隊出來的,四小隊有多少荒地可以繼續開墾,他這個元老是非常清楚的。
李龍能從顧博遠略顯矜持得意的表情裡感受得到,他覺得自己做的不錯。
其實也是真的不錯。顧博遠甚至想著要將李龍“發明”出來的那種點播器多做一些,放到他的農資店裡出售,因為他覺得眼下播種機這種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滿足小塊地的播種需求。
而在手工播種和大型播種機之間目前並沒有小型播種機作為平衡,李龍的這個點播器就很好。
不得不說,像顧博遠這樣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人,進入到某一行之後,在對這一行有深入瞭解,很快就能利用自己的敏銳觀察找到贏得的方法。
就算李龍重生,也不得不佩服。
晚上吃飯的時候在和顧曉霞聊天的時候說起這個感慨的時候,顧曉霞笑笑,臉上帶著自豪,不過隨即又說道:
“其實我爸沒有你說的那麼利害——你不在的時候我們聊天,他也說過,他能有現在的發展,大多數還是在看你。說你給他打好了基礎,他在上面幹活就容易的多。
其實許多時候他當你面不說,對著我們可是使勁的誇你呢,我說你哪裡不好,他都不願意。”
顧曉霞的話,李龍絕對信。
這年頭的父母大都是在人前訓子,背後誇兒。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肯定是誇一下的,但當著孩子的面,很少會表露對孩子的讚賞和愛。
這一代的父母還是含蓄的,傳統的。
第二天把顧曉霞送到教育局,回來的李龍並沒有著急去山裡,他到廂房把那些已經曬乾的貝母都收起來放進一個袋子,提著卡在腳踏車的後座上,推著就去了收購站。
收購站自從年初開始就挺熱鬧的。作為官方的收購部門,雖然收購東西的價格不算高,甚至有些時候比市價低不少,但至少在這裡賣東西,農民、牧民們不會擔心被坑。
而且和供銷社不同,這個收購站收購東西並不限於數量,多少都收,有人拿著一張兔子皮過來賣,人家也會收的。
供銷社通常都是收購大宗的商品、物資,少的東西他們沒辦法收,主要是不好儲存和管理。
而收購站就不一樣。雖然這裡沒有特別大的倉庫,但對於物品的收購幾乎沒什麼限制,藥材、皮毛等雜物都在他們的收購範圍之內,甚至於包括一些可以回收的銅錢、廢鐵等等。
據陳紅軍以前給李龍說,每隔幾天就會有運輸車隊沿途將這些收購站裡收購的物資拉到州收購站去分類處理。
今天收購站的院子裡竟然排起了隊,至少有七八個人,手裡提著各種收納工具,筐、桶,最多的還是尿素袋子。
他們過來出售的東西也不少,甘草根,動物皮,山羊絨等等。
李龍也發現還有一個過來賣貝母的,不過看著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