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隊,傍晚,陶家。
從打瓜地裡開著拖拉機突突突回來的陶大強開進院子後就減了油門,是怕把自己的閨女秀秀。
娃娃已經大半歲了,陶建設給做了木頭的床,這時候還在床裡爬著玩,抱著自己的腳在那裡啃著。
楊蘋蘋在門口坐著,扭頭就能看到女兒,手裡拿著布料在縫著什麼。
家裡雖然有縫紉機,但有些衣服太小不好用,就直接手縫。
陶大強熄火後,把拖拉機裡的工具取下來放好,就在院子裡臉盆架子上取過洗臉盆,把裡面的水隔著花牆倒進菜地,然後去壓井那裡打了一盆水好好洗洗。
“打瓜苗咋樣?”楊蘋蘋問道。
“長的挺好。我哥那邊草都拔光了,過來幫著我幹了一會兒。”陶大強拿毛巾擦臉,毛巾曬的太乾,他便把毛巾浸水裡泡了泡,提起來擰乾後再擦,邊擦邊說道:
“龍哥說口裡有些地方潮的很,毛巾放外面搭著都幹不了,還能發黴——這咋可能嘛,這大夏天太陽那麼強,毛巾哪可能曬不幹?”
“可能地方不一樣吧?你記不記得上學的時候說啥梅雨天,那要天天下雨哩?”楊蘋蘋聽村裡老人似乎說過什麼陰雨連綿的,她好歹比陶大強還多上幾年學。
“那有空可得去看看。不過不能住,沒太陽咋行?”陶大強隨意的聊著天,還把身子也擦了擦。這幹了一天的活,身上還是挺多汗。
擦完身子,陶大強走過去,看楊蘋蘋手裡的活問道:
“這是給秀秀做的衣服?這衣服是不是有點小了?”
“這可不是,這是給龍哥家裡的孩子準備的。”楊蘋蘋拿起來給陶大強比劃了一下,得意的說道,“咱家能過現在這樣,還有拖拉機開,多虧龍哥。
這曉霞要生孩子了,隊裡送紅雞蛋的肯定不少,那他家肯定不缺,我就想著做兩身衣服吧。娃娃長的快,那衣服費得很,多備點總沒壞處。”
“對著哩。不過我聽說啊,曉霞好像懷的是雙,”陶大強低聲說道,“倆!”
“啥?倆?”楊蘋蘋吃驚的說道,“啥時候生說了沒有?準不準?”
“八九不離十吧?”陶大強進屋去逗了逗秀秀,邊逗邊說道。
“那我得再做一身……”楊蘋蘋加快了手頭的動作,“曉霞要生的話,還得幾天吧?”
“是得幾天。”
“那來得及。”楊蘋蘋放下心來。
她把手頭的這個縫好後,立刻進屋,在案子上開始裁布。
現在有陶大強看著孩子,她正好專心做。
四小隊的有些人感覺不到,楊蘋蘋家就在三小隊,感受的太清楚了。
雖然兩個隊就是隔著一條葦溝,但兩邊的生活不說天差地別吧,至少普通家人生活,那真就不一樣。
四小隊這邊,幾乎家家戶戶,一年四季,日常生活是不怎麼缺錢的——不是說真到了小康財務自由的那種不缺,是日常買個油鹽,補充日用品什麼的,真就不缺。
都說生活是量入為出,三小隊是真的就量著花——一年到頭,真正能有錢的,就是麥收季,和秋天其他作物熟了收了賣了之後。
冬天雖然偶爾也能有個進項,但絕大多數人是真就沒那個能耐,也沒那個心思去搞其他的。
所以一到開春,要買農資,種子化肥都得準備,機耕費水費,孩子上學的雜費等等。
都是要錢的。
日子比頭幾年好過,但也過得緊緊巴巴的。
有人串門甚至還在懷念生產隊時期,說那時候至少種子化肥啥的不用自己買。
當然,這也是個笑話,眼下天天吃細糧,那時候天天吃粗糧,肯定是進步了的,但三小隊在花錢方面,就和其他大多數村子一樣,一年是比一年好,但比四小隊還是差的遠。
四小隊這邊,日常情況下,家家戶戶都是有餘錢的,就說一個最簡單的衡量,四小隊的腳踏車數量是三小隊的兩三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