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芨芨草不算累活,但要想扎合格的大掃把,芨芨草要選的長,杆子要粗細均勻,還要配備著一定數量的紅柳條子,避免因為芨芨草太脆而折斷。
今年芨芨草大掃把的價格漲了,而且數量也多,各家都想著在收苞米油葵的間隙多掙點零花,不說別的,努力半個月時間,給一家老小掙套衣服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不光大人在幹,七八歲以上的孩子同樣也在忙碌著。
孩子們放學後做完作業會去紅柳灘裡折紅柳枝子,天黑前抱上一抱子紅柳枝子到家,準能聽到父母的誇獎。
而有些大點兒的孩子就會把主意打到紅柳灘裡那些粗壯的杆子上,甚至會因為一根杆子發生爭吵和推搡。
通常打不起來,因為這樣的杆子,以孩子的能力是無法折斷帶回去的,得需要回去給大人說。
這是扎掃把的第三年,杆子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大家一開始割芨芨草,曬乾,拿著栽樁和鐵絲先把大掃把紮起來,然後再等杆子。
於是每天一大清早就能聽到各家各戶院子裡“嘭嘭嘭”的釘栽樁的聲音。
有些人覺得家裡院子不夠寬敞,會到大門口或者麥場上去扎掃把,扎完後再帶回來。
通常是夫妻兩個一起,妻子把芨芨草莖上多餘的葉子刷掉,打下手,丈夫主扎。
有些年輕人不太會扎,就跟著父輩們學習。現在大家已經清楚,這是一項長久的活,李龍說的質量的八卦已經讓許海軍傳遍了全村。
現在大家扎大掃把的時候會比較自豪,同時也會更加用心。畢竟如果質量不合格,那是打四小隊的臉哩。
李龍在清水河說這件事情的時候,李建國開著拖拉機已經把人拉到了山裡的木屋那裡。
跟著李建國過來的除了陸英明外,還有陶建設、賈衛東、何建新、魏大海等五個人。
這五個人裡除了賈衛東年輕一點兒,其他人都在三四十往上,和李建國他們算一撥的。
當時陸英明要和李建國一起砍杆子,李建國讓他再叫幾個人,陸英明就把這幾個喊上了。賈衛東當時和陶大強在聊事情,適逢其會,剛好就跟著來了。
他進過山,知道山裡有些溝裡杆子很多,只要打著李龍的旗號,肯定是不會被護林員抓的。
一根杆子七八毛錢,一天砍個一百多根杆子是沒問題的,比扎大掃把掙錢快多了。
主要還是隊裡附近的芨芨草競爭太激烈,他不想參與競爭,便乾脆換條賽道。
讓李建國沒想到的是木屋這裡竟然有人住了——住的人他不認識。
李建國知道李龍曾經讓那個挖貝母的小孫住一段時間,不過現在這兩個人明顯不是。
這兩個人看著李建國他們也有點懵,不過還強自鎮定的拿著棒子問下車的李建國:
“你們幹啥?”
“幹啥?我們還問你們幹啥哩?”陸英明幾個都是知道孫家強的,一看這兩個明顯不是,再看門鼻子那裡鎖子是被撬掉的,拿著砍刀就跳下了拖拉機,大聲問道:
“知道不知道這屋子是誰的你們就在這裡住?還敢撬鎖?我看你們是活的不耐煩了!”
李建國他們人多勢眾,況且又是佔著理兒,一個個聲氣就很壯。
“那……那也不能證明是你們的!”那兩個人雖然有點心虛,但卻也不願意就此放棄這麼個好地方,最先開口的那個說道,“這裡面又沒有人……”
“沒有人就能撬人家鎖了?”李建國提著搖把子一臉怒意走過來,“把棍子放下,我看看裡面讓你們禍禍成啥了。要是把木炕啥搞壞了,東西糟塌了,你們就等著賠吧!”
他把兩個人撥拉開進了大屋子,看著裡面已經被使用的被褥、鍋灶,和掀得亂七八糟的鹹菜罈子和盛放油肉的搪瓷盆,眼神就不好看了。
“你們兩個膽子大啊。”李建國又去看了看小房間,發現裡面一些東西也用掉了,屋子裡還放著兩個麻袋,他彎腰翻了翻,發現裡面是曬乾的蘑菇之類的東西,不過不多。
想來那些護林員時不時的過來,這兩個人住進來的時間也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