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一天,陶大強、謝運東、賈衛東、梁大成等人不約而同的提著東西來到了李國家裡。
他們來之前李龍已經在了,不光李龍在,顧曉霞帶著兩個孩子也在。今天星期天,顧曉霞放假。按這邊的習俗,八月十五這天,孩子們要去姥姥姥爺家裡一起過,所以李龍就帶著媳婦和孩子提前一天到大哥這裡來。
雖然天天和顧博遠一起吃飯,但過節嘛,該一起吃還要一起吃。
老爹李青俠還沒回來,但老孃大哥在,這就行了。
杜春芳也是難得一見兩個小孫子,希罕的不行。兩個孩子這時候還小,她就在葡萄架下面鋪了一個葦蓆,然後上面鋪上褥子,讓兩個孩子在上面躺著玩。
李娟和李強兩個對這兩個小弟弟也是異常稀罕,一個負責拴狗,一個負責攆雞,還時不時的問顧曉霞兩個孩子能不能吃啥東西,看那情況,只要顧曉霞點頭,只要院子裡有,他們立刻就會去搞來。
梁月梅也在這邊照顧著。兩個孩子三個月了,已經開始吃一些輔食,她在和顧曉霞說一些自己養孩子的經驗。
顧曉霞雖然是國家幹部,眼下隊裡不少女人和她說話都有點敬畏的意思,但梁月梅沒有,她算顧曉霞的長輩,介於“媽”和“姨”之間的角色,有些生活常識還需要她給傳授。
一開始李龍和李建國兩個就在門口聊天,李龍打算過會兒去小海子弄點魚。眼下農村想要搞幾個大菜也不容易,有雞有魚就行,雞是現宰,魚就需要下網逮了。
李青俠不在,陶建設逮魚也是時不時的想起來才去,而且這魚要吃新鮮的,李龍覺得呆會兒帶上撒網去撒上幾下,就夠了。
正聊天的時候,陶大強他們提著東西先後過來了。
農村這時候走親戚或者過節送禮,東西都挺簡單,四小隊這邊普遍的就是兩瓶酒兩瓶罐頭兩包方糖,如果富裕點兒的還會加上一包糕點啥的。
而通常走親戚也是要回禮的,有些人家回禮是另拿一些,有些人家回禮是把提來的東西留一半回一半。
陶大強、賈衛東、梁大成他們提的就是酒、罐頭、方糖,謝運東另闢蹊徑,提了一條羊腿和兩瓶酒,幾個人都是騎著腳踏車過來的,李龍覺得他們是約好的。
院子裡頓時熱鬧起來,幾個大人看著明明昊昊一頓誇,梁大成則是掏了一把糖分給娟娟和強強。
這一次打瓜的收成大家都比較不錯,各家都成了隊裡其他人的羨慕物件,起因就在李家兄弟倆,所以這些人提著東西過來,主要還是表示感謝。
聊著聊著,李龍就聊到了明年打瓜籽肯定要降價的事情。
“來買種子的時候,我是給每一戶都說到了。”李建國說,“不過他們應該都沒聽進去,一個個都想著多買一些。”
“我這邊也是啊。”陶大強立刻點頭說,“我就說不要種的太多,這打瓜挑地,得沙土地,一般的地種的產量不高,他們也不聽。”
“不用管了。”李龍說道,“這些人都光想著掙錢,這時候別說種的少,挑不挑地,就連咋種他們也不一定能想。明年種的時候出事了,他們就該想起來過來問了。”
其他人都是沉默,他們也清楚,其他鄉村裡過來人問,不說也就不說了,本隊裡的人過來問,那就必須得說。
“我明年是不種了。”李建國搖了搖頭,“照這勢頭,明年還不種個幾千畝?到時那些人真連賣的地方估計都找不到。”
雖然現在市場搞活,但說實話炒貨這種生意市場真的有限,而且普通人更習慣於磕花葵花子,這麼多年都是,磕打瓜籽的畢竟少數。
就眼下幾個人一碰資料就出來了,這幾家產出來一萬多公斤的打瓜籽幾乎全部都被農村人給買走了,這就是上千畝地了。
打瓜怎麼種,相信那些買走種子的人基本上沒什麼頭序,麻煩的還在後面了。
“這好不容易弄了個好種能賺錢的,這下子又完蛋了。”謝運東嘆了口氣,“眼下種糧食也不掙錢,明年也不知道種啥了。”
他說的時候就看著李建國李龍他們,很明顯是想找到他們的指點。
“不好找。”李龍也搖了搖頭,“這事我和我大哥兩個也一直在想,不過說實話眼下想找個值錢的好種的東西,真不容易。”
大家其實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渠道。只不過先前李建國和李龍他們種打瓜後,被證實是真的能賺錢且不是很麻煩的,所以大家跟著風。
沒想到就跟了一年,就不行了。
李龍其實心裡也已經有點想法了,不過眼下他還沒打算說出來,得好好考證一下才行。
經濟作物有一點不好的就是種出來得自己找銷路,不像種糧食直接送到糧食局就行了。
這其中的不確定性,就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嘗試。畢竟不是誰都像李建國家裡這樣,有錢兜底,哪怕種失敗了,至少不會給家裡的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