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兩家能穩定供貨的店,李龍便沒有再多去找,他只需要定期到店裡收貨,然後送到山裡就行了。
北庭那家店的馬鞍質量更好一些,但老爺子做的慢一些。瑪縣這家店馬鞍質量一般,但做的多做的快,而且明顯能看出來,到這家店裡買馬鞍的人並不多。
李龍算是最大的固定客戶,他從哈里木他們那裡得到的關於馬鞍的訊息反饋給這家店老闆,老闆也會積極的解決。
服務態度還是很好的。李龍透過他們家又訂了一些配套的東西。老爺子那裡馬鞍啥的都是一套,這邊只有馬鞍,李龍覺得怎麼也要一視同仁嘛。
好在縣裡少數民族人少,他們這些工匠彼此都認識,反倒好聯絡。
賣馬鞍的人也從中得到了啟發,沒過多久他就把那些馬鞭、籠頭、織著各種複雜花紋的墊子擺在了自己的店裡。
竟然還真的招攬了不少人過來看。
生意沒說好多少,至少客流量大了一些。
所以店老闆對李龍非常的客氣,他覺得是李龍給自己帶來了好運。
這個時候,少數民族同志和漢族同志還都沒啥隔閡,關係大都很不錯。
都是同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小問題磕磕拌拌很正常,但大的方面哪有那麼多矛盾,後來還不都是人挑唆的?
李龍往山裡又送了兩次馬鞍後,大雪再次來襲。
這時候的雪下的比較大,一場雪三四十公分很正常。不過上一世這時候大家還沒有出門追兔子的習慣,如果不是李龍套兔子收兔子,隊裡也就有那麼兩三個人會去打外面兔子的主意。
能吃飽飯,大冬天讓他們出去幹可能沒收穫的事情,大多都是不幹的。
就跟明知道砸冰窟窿可能逮到魚,但大多數人不去幹,一來是冷,二來沒先想著逮到魚怎麼吃怎麼賣,而是先考慮費心費力砸了個冰窟窿逮不到魚不虧得慌嗎?
所以基本上都不幹。
李龍算是給他們開創了一條新路子。
其實後世年年冬天都有人砸冰逮魚,但因為後世小海子垮過後幾乎存不了多少水,別人砸冰窟窿逮到魚後,村裡其他人就只剩下羨慕。
因為感覺人家逮著了,那裡面魚就沒有了。
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李龍這兩三年以來,給村裡帶來了多少變化。
不光是帶著他們幹活掙錢,包括眼下大雪下過後,村裡不少人都跑出去到雪地荒野裡攆兔子追狐子了。
以前有嗎?基本上是沒有的。
這一場大雪後,小海子冰面凍實了,不少人拉著扒犁也上了冰面,砸冰窟窿開始掏魚——水下經過這段時間,魚兒已經開始缺氧了。
不過這時候過來的以中老年人居多,還有女人。因為年輕人都讓許成軍帶著進行民兵訓練去了,偶爾能聽到北面大海子那邊的槍聲。
李龍到隊裡來,一個是看看老爹老孃,第二個也是看看育肥的這些牛羊,順便從許成軍那裡再順點子彈。
說實話咱們國家的五六普彈生產的太多了,各級民兵倉庫的這種子彈每年都在大量的銷燬,網傳東大生產這麼多這玩意兒當時是真的打算一挑全世界的。
不然全國搞民兵是幹啥?
所以李龍從各地方多掏點子彈,他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畢竟四十年後還有大批早就過期卻還沒銷燬的這類子彈手榴彈呢。
“這些牛羊長的怪快的。”李龍在圈門口往裡看著,“感覺肥了一圈了。”
“肥了好啊。”楊老六已經不再畏懼李龍了,他已經拿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月工資。
拿到工資的時候,楊老六當天去門市部買了兩瓶酒,又買了一些榨菜什麼的,老羅叔應個景,給切了一些風乾肉,炒了個鹹菜,老馬號的這些人一起聚了個餐。
楊老六喝酒的時候老淚縱橫,雖然眼下錢拿的比當初他當上校的時候少,但這是自己實實在在又拿到工資了。
老羅叔這時候才知道楊老六其實骨子裡就沒想著當一個農民,一直挺不甘心的。
雖然眼下只是幫著老羅養牛羊,但不用種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