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月的時間,所以李龍並不著急。他從供銷社裡出來,騎著腳踏車去了自由市場。
無事的時候李龍就喜歡在市場逛逛。
如果能夠經常逛逛石城的老街市場就更好了。
因為眼下市場裡出售的東西,全都是天然的,沒有科技與狠話,沒有新增劑,純天然出來的東西。
雞蛋是農家產的,這時候養雞場還沒出來,雞都是吃糧食,雞蛋自然也就安全。
其他的東西也是如此。
時不時的逛一逛市場,就能感覺到,縣城在發展。
能看到賣糧食的多了,賣雞蛋賣雞的多了,賣各種手工製品的多了,賣東西的人也不再默默等著人上門看貨,不光開始吆喝,而且開發了各種吆喝聲。
能感覺到許多賣貨的人是販子,從農村收來的東西,在這裡轉賣。
這樣的人有些一開始算是兼職,後來慢慢變成了專職,再後來就成了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據說曾經的北疆首富最開始就是賣葡萄乾的,他自然也不是種葡萄的,就是二道販子。
李龍又買了一些雞蛋回去。
顧曉霞挺喜歡吃李龍做的蒸雞蛋的,楊大姐也覺得這雞蛋羹不錯,學了。
李龍覺得還是自己偶爾做一做比較好。
楊大姐在賣飯,這大冬天,她改了花樣,不再是粥,而是辣湯麵。
先不說吃著如何,就聞著這個味道,人的食慾就起來了。
而且是熱面,這麼冷的天吃上一碗,肯定能熱呼好久。
所以生意不錯,她沒看到李龍,李龍便也沒打擾,自己推著腳踏車從頭轉到尾,然後回大院子了。
去後院看看種出來的那些菜,給爐子里加了一鏟子炭,李龍便出來了。
菜苗長的還可以,就是有點慢。想想也正常,畢竟不是在夏天,不是在菜園子裡,能正常長已經不錯了。
回到大院子裡,李龍看天有些陰,想來又快要下雪了。
他進了廚房,去把爐火撥旺,架上蒸籠,準備蒸一大碗雞蛋羹,這個不光顧曉霞喜歡吃,顧博遠、韓芳也喜歡吃。
雞蛋是窮人最容易能獲得到的蛋白來源,不知道這是他上一世從哪裡得來的訊息,反正說起來是好東西。
蒸完雞蛋羹,李龍把熟了的放在籠裡沒拿出來,保持熱著就行。
楊大姐快回來了,李龍出了廚房,去看一看推雪的工具。
眼下推雪的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己釘的,一塊木板後面釘個木頭把子。
一般都比較笨重,有釘一個把手的,還有用一大塊木板子,用三根木棍釘出個“西”字型,單人可用,雙人也可以一起用。
有些還會在上面綁兩根繩子,前面拉,後面推,這樣更有效率。
這時候說人多力量大可不是說著玩的,掃雪這種事情,在八十年代真就是人多力量大。
畢竟這時候許多推雪工具還沒出來,其實後世的許多柴油或電動的那種翻滾毛刷的工具在這個時候也不一定實用。
畢竟眼下基本上都不是水泥地,雪下了之後,底下一層在地溫的作用下可能會化一些,那些急速旋轉的毛刷甚至可以把地皮刷走一層。
當然,如果有那種小工具,李龍肯定也是會用的,明天要下雪,那大院子掃雪就他一個人了。他掃完還要去老馬號幫著老羅叔掃雪。
畢竟眼下老馬號就老羅叔一個人,那院子雖然沒李龍這個大,但也要掃不少地方。
這時候下雪,真就是下大雪,不像後世飄上一小片,沒等下雪就化完了。
楊大姐回來的時候,看到李龍正在修理掃雪工具,她便順嘴提了一句:
“他李叔,你看能不能給韓芳也弄一個推雪板,看明後天下雪了,她們學校肯定也要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