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古人也是夠講究!
當然不是窮講究,那時候窮人連個姓都木有,據記載這貨活了一百歲,那時代,光這麼能活也是夠牛逼!
徐得庸抱著理兒嘀咕道:“理兒啊理兒,你都快五個月了,已經是大娃娃了,以後要學會一個人睡覺覺哦!”
理兒不理他,伸出小手好奇的抓他的嘴巴。
徐得庸拱了拱她的小手,逗得她張著沒牙的小嘴樂滋滋的流口水。
嗯,磨牙棒還沒給做,等會小傢伙睡著就去給做。
得,自己奶爸的人生的算是正式開啟嘍。
他抱著小理兒出去在院裡散步,嘴裡唱著道:“小撇嘴兒,沒有牙,忑兒勒忑兒勒喝麵茶……。”
徐得庸一邊說著逗著小理兒,一邊打量著小院。
老京城說得好,“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天棚,就是在院裡搭的涼棚,因為它要高出房子的屋簷,所以肆玖城人又叫它“天棚”。
“天棚”一般都夏天選擇搭,而且要獨門獨戶的四合院和三合房,道理不言自明。
不但遮陽避雨擋風,而且在棚席上淋上水,可以增加棚下的溼度,調節和降低院子裡的溫度,以此來驅熱納涼。
老京城專門有搭“天棚”的棚鋪,棚鋪專有搭“天棚”的棚匠,這活是他們的一絕!
徐慧真院裡有三個花池和一個葡萄木架,木架子下面有石桌石凳,夏天便可以納涼。
石榴樹有,倒是缺個魚缸,回頭弄一個,買些小金魚,捉些蛤蟆骨朵兒啥的給小理兒玩。
之後後面那句,“先生”指的是管賬的“賬房先生”,“丫頭”是指家裡的“使喚丫頭”,至於胖狗,真要養一隻過兩年得讓人宰了。
這些都甭想嘍!
除了這些,這院裡還是挺寬敞,這要是被徐南氏看到,肯定說“不種點菜可惜了”。
這四合院典型的座南朝北,南邊是正房,兩邊各有一個耳房。
西邊耳房附近放著鹹菜缸,下面是個地窖;東邊耳房是做飯的伙房,院裡進出的門便從這兒開的,門挨著東廂房。
徐慧真便住在東廂房,西廂房裡面放著賀老爺子珍藏的一些傢俱和古玩字畫。
北面就是小酒館了,算是倒座房改建的。
在小酒館和院子拱門之間還有一片區域,原來應該是簡單的抄手遊廊,也改了,搭了棚子,存放著酒和酒罈子。
散著步,小理兒興奮了一陣,便在他懷裡睡著。
徐得庸將他放進屋內的小木床內,然後把徐慧真給買的一個布娃娃放在她身邊,小床周邊有一圈木欄,對於剛要翻身的小理兒來說,是很難翻越的屏障。
他鎖上門出去,去了“修理小院”,侯四已經開始學著製作竹椅,徐得庸指點了他一會,拿上工具、花椒棍以及編竹包的竹條回到小酒館。
一邊看娃一邊細緻的製作磨牙棒……。
有個小院真好啊,做個“宅男”,心有山水不造作,靜而不爭遠是非!
當然,只能想一想罷了,這可不是後世,一個手機就能搞定幾乎所有事。
……
水作質,月為魂,蕭蕭細雨入黃昏。
傍晚時分,天下起了小雨,徐得庸將院裡怕雨的東西收拾了,又將車子推到院內的屋簷下。
這時,徐慧真小跑的回來,手裡拿著食堂的飯菜。
看著徐得庸已經將院裡都收拾妥當,頓時有種心安和依靠的感覺。
兩人對坐而食,一人用小酒杯喝了二兩小酒,聽著細雨‘唰唰’,吃了頓簡單溫馨的飯。
小理兒躺在一邊的小床上,“滋滋”的咬著磨牙棒,咬兩口還好奇的瞅一會這小棍棍,然後再繼續咬……。
……
下著小雨,小酒館周圍過來喝酒的人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