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京城已經開始拆除城牆等古建築,不得不說對歷史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徐得庸騎著板車走過,他走過了路,同樣也走過了這一秒的歷史。
金水橋畔兩根對稱的華表高高佇立,它們原來並不在現今的位置,是為方便遊行隊伍和交通的便利,在50年8月的時候把華表和石獅向北挪移了6米。
這時候天氣暖和,金水橋的護城河兩邊,每到週末有很多的釣魚的人,即便現在也有一些人趴在欄杆邊上垂釣。
徐得庸看的也不禁手癢癢,打算哪天挖點蚯蚓也來釣一釣,畢竟擱後世可沒有這樣的機會。
沒過高樓大廈,騎行在這青磚紅瓦之間,彷彿自身已經成了這座城市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總歸是相似的,每個朝代的建立無一不是雄才大略,但總要經歷許多的波瀾。
歷史無數次的演繹,可當身在其中,有誰又能從中吸取?
只不過是讓後來人記錄而已!
哦,原來有這麼回事。
然後有些人便自負的想到,他們是他們,要是換做我,一定不會如何如何,一定會如何如何云云……。
呵呵!
徐得庸繼續一路向北,在衚衕裡七拐八拐的來到“維修小院”。
敲了敲門,侯四給他開門。
徐得庸看到這貨的手指上有許多的新老傷痕,這小子這段時間該是下了苦功夫了。
侯四笑著道:“庸爺,您可算來了,這些日子您新婚燕爾,不好意思打擾您,來了許多玩意家等您來修呢。”
徐得庸點點頭道:“嗯,從今天開始你就和我學吧,不說把你都教會,但平常拆卸、保養的小毛病,你得學會嘍。”
侯四頓時驚喜的受寵若驚道:“庸爺,我這竹椅還沒學好呢。”
“不願學拉倒。”徐得庸道。
侯四連忙道:“願學,願學,您放心,我肯定不給您丟臉。”
徐得庸淡淡一笑道:“也甭說給不給誰丟面,有工具,懂原理,這玩意算是易學難精,以後還得靠你自己。”
“是,我曉得了。”侯四恭敬的道。
徐得庸進屋看了看道:“咱就先從簡單的小座鐘的開始吧……。”
……
中午,徐得庸兜裡揣著幾個要維修、重做的小零件回到四合院。
進去一瞧,嘿,還挺熱鬧……。
……
感謝“康家大少系”“青銅套馬杆”“一起上天堂”“釣魚不用鉤”“王胖子”“書友2020***9504”“書友2021***9050”“德愛彼岸”“夢蟾入月”等兄弟的月票
感謝兄弟們的每一份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