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話說的地道。”牛爺附和道。
徐得庸點頭,這娘們控場也是有一手,是個場面人。
徐慧真繼續道:“地道也好,道地也罷,大家來喝酒就圖個自在一樂,我公公說了,小酒館天下歷來如此……。”
只聽她小嘴叭叭的一陣說道,頓時成為小酒館的焦點,將之前的事翻篇,眾人皆是開口附和,小酒館的熱鬧勁再次回來,眾人無不佩服。
片爺一隻腳放在板凳上,胳膊擔在腿上面笑呵呵道:“就衝掌櫃的這嘴皮子這麼利落,我豁出去了,再來二兩。”
牛爺道:“也給我帶二兩。”
眾人繼續喝起來,範金有和徐和生互相瞪了兩眼,也暫時熄火……。
……
晚上要祭灶,大家早早喝完酒都回家了。
最後剩徐得庸和蔡全無、強子等單身狗,聊了幾句,他正要回被徐慧真叫住。
蔡全無一看,拉著好奇的強子的走了。
徐慧真將一紙包遞給他,眉目微低道:“我買了些“雜拌兒”,分你一點晚上拿回去祭灶吃。”
“雜拌兒”又叫“雜抓兒”,說白了其實是由多種乾鮮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
那些走街串巷挑著賣的小販,會一邊唱著一邊賣:“過大年好喜歡,吃了雜抓能抓錢,不掙錢的學生抓識字,大姑娘小媳婦抓針線……。”
徐得庸道:“那我收下,回頭桌凳的工錢就甭給我結了。”
徐慧真瞟了他一眼道:“好吧。”
徐得庸這才接過道:“那我回了,奶奶還在家等著我。”
“路上慢點。”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徐慧真家裡今年沒人祭灶。
徐南氏一早就在家裡準備好東西,見徐得庸帶著酒氣回來,埋怨兩句,隨即有點傷感道:“往年都是你爺爺帶著你祭灶,今天你來吧。”
“嗯!”徐得庸應聲。
在徐南氏的指揮下,他在灶王像前擺上桌案,上面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灶王爺昇天——好話多講”嘛!
叩拜後,將神像紙揭下來,放在錢糧盆內焚燒,意為“送神”。
徐得庸還不時地念叨:“灶王爺本姓張,家住順義張各莊……,老灶王爺上天,好話多說,賴話少言……。”
祭祀後,供品被撤下,徐得庸將一小塊糖瓜兒投入爐內,意思是粘住灶王爺的嘴,然後和奶奶一起吃剩下的糖瓜兒。
有錢買的給灶王爺供,沒錢買的只能唸叨:“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混得窮,明年再吃關東糖。”
舊時有話:“送信兒的臘八粥,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煮餑餑。”
意思是臘八傳來春節即將到來的資訊;一到年關債主逼債,而二十三日是逼債最緊要的時候,所以是要命的關東糖;到了除夕午夜吃餃子的時候,一般債主按規矩就不來找上門討債了。
日子就在這很有“儀式感”之中流過。
……
廿四——掃房子。
正巧是立春還趕上週末,工人休息,孩子放假。
徐南氏早上做了春餅,吃完飯便開始打掃屋子,之前是小打掃,這次很徹底,院裡家家戶戶都是如此,講究個裡外三新。
徐得庸先弄頂棚,把頂棚的紙給撕了,去紙店買點兒道林紙,徐南氏在家裡打糨子。
之後徐得庸搬出他閒暇用木頭做的高腳梯,將頂棚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