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得庸點點頭道:“嗯,還不錯!”
說著騎著板車離開,吃著桃子,他忽然笑了笑,想起一段賣桃的歧義老笑話。
大哥,伱別在摸了!你摸了上面摸下面,毛都讓你摸掉了。這麼嫩的皮,被你摸的都流水了!你讓俺以後怎麼賣?
這桃都是新鮮的,您不買就算了!
徐得庸瞅了眼手中桃子,又咬了一口,嗯,沒水!
……
翌日。
上午,伊蓮娜和陳雪茹沒有提前招呼不請自來,而且帶了全聚德烤鴨等幾個現成的飯菜。
來都來了,總不能趕人吧。
恰好馬瑛這小姑娘也在,見有客人就要離開。
伊蓮娜和陳雪茹見她長得漂亮,便一點不見外的熱情挽留,加上徐慧真的幫腔,小姑娘哪是幾個過來人的對手,只好留下。
徐得庸見此親自下廚去炒菜。
幾個娘們則從院裡看到屋內,對徐得庸添置一些手藝小東西也是眼前一亮,伊蓮娜和陳雪茹兩個娘們看到喜歡更是直接下手拿走。
用她們的話說“回頭再讓你男人再做就是”。
徐得庸做好菜,徐慧真不能喝酒,他又陪著兩個“女土匪”喝了半斤。
喝完之後,三個娘們打撲克,馬瑛則擔起看小理兒的責任,至於收拾桌子啥的都是徐得庸的活。
玩了一個多小時,兩個娘們便告辭離開,可以說是乘興而來盡興而返。
並且表示以後要經常過來玩,美其名說“陪陪慧真”。
如果不是兩人兩手都拿滿東西,徐得庸和徐慧真可能真會信。
……
日子如同翻書,一頁一頁的過去。
轉眼到了中秋。
農曆八月是收穫的季節,中秋節前的三五日,前門外和德勝門內的果子市便開了。
所以四九城的中秋,又俗稱為“八月節”或者“果子節”。
其實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也就是現在的中秋節。不過後來由於秋分時節圓月不常有,也就分成了秋分和中秋。
在這幾天,京城的“泥兔攤”是最忙碌的時候,是孩子們當下最時髦的玩具。
正所謂:“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
過去,老京城,到了中秋每家每戶都要設壇拜月,供“兔兒爺”和“月光碼兒”。
當然,有條件的現在也會拜,不過等到明年,這些習俗應該就會中斷,再以後兔兒爺也一度銷聲匿跡……。
陸啟泓《京城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拜月時,供“月光碼兒”,就是印有“太陰星君”及玉兔搗藥的紙像,在院裡設香案、供桌,擺上水果和月餅,水果要選圓的,比如西瓜,還要切為兩半,切成蓮花瓣形,取“花好月圓”之意,另外像蘋果、沙果、海棠、石榴等等,總之要取吉祥、圓滿、豐收之意,唯獨梨不能上供,因為與“離”諧音,於團圓有悖。
供桌上還要有花筒,插上毛豆枝和雞冠子花,毛豆是獻給玉兔的供品,雞冠花則象徵著月宮裡的索練樹。
然後按長幼分別叩拜,唯獨男子多不叩拜,因為月亮屬於太陰,月神嫦娥又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婦女和小孩兒拜月,成年男子不叩拜。
這就是所謂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供月儀式開始時,家裡的男人都不叩拜,而女眷們則由女性長輩帶領,按照輩分,依次叩首行禮。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