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收冬藏。
酬神節一過就算是正式入冬了。
北山村裡的村民們進入了一年之中最閒的時節。不用下地幹農活,除了家裡一些瑣事,便是準備過年了。
當然,很多人家也會趁著這時候開始考慮兒女的婚事。
畢竟現在事兒少,能夠定下來早些完婚,也正好能趁著現在農閒的時候,方便小夫妻倆相互瞭解,增加感情。
就比如安曉的乾孃羅嬸子,就開始籌謀著她家四郎的婚事了。
“娘如今看中了兩家,一家是北河村王家的二閨女,一家是咱們村裡宋家的三姑娘。”劉氏坐在炕上,一邊幫著安曉分繡線,一邊細碎的對安曉說著家常:“其實我們家都挺中意那位王家姑娘的,你也知道,咱們家我和你二嫂是什麼性子,論合拍,還是那王家的姑娘更合拍一些;宋三姑娘就有些太小意了;可宋家這邊,是人吳嬸子從入春就開始有意無意的提及的,若是真就這麼推了,娘又有些擔心會壞了兩家的情分。”
“我覺得,成親是關乎四哥一輩子的大事,還是得看他的意思。”安曉猶豫了一下,才低聲開口建議:“其實吧,就聽嫂子你說的這些,我估摸娘應該已經有定奪了。”
“你覺得娘會選誰?”劉氏眨了眨眼,頗有幾分好奇的看著安曉。
安曉笑了笑,抬眸看了劉氏一眼:“嫂子不是都猜到了?!”
“也是,關乎四郎的終身大事,人情還真是狗屁都算不上!”劉氏在安曉面前,說話倒是越來越隨意,自在灑脫的很:“那宋家,其實三郎議親的時候,娘是動過他家二姑娘的心思的,不過那會兒我們家正逢上一個難過的坎兒,吳嬸子那態度,嘖……”
劉氏沒有往下說,安曉也明白她話裡的意思。
趨利避害確實是人的本能,見著羅家那時候困難,怕麻煩上身所以唯恐避之不及的宋家,也算得上是人之常情。
這樣的人家作為同村近鄰確實沒什麼可指摘的,但若是作為兒女親家,未免就有些讓人不安心了!
現在家裡順遂無憂的時候,自然是天下太平;可誰也不能保證家裡就一直是一帆風順,那一旦到了逆境處,不求對方能夠同舟共濟,但至少也不能落井下石吧!
可現在這麼看,這宋家的人品,顯然有些不過關。
果然沒兩天,劉氏就遞回來了準信兒,羅嬸子定了北河村王家的姑娘,已經請了媒人上門去了。等該有的定親禮數過完,就能定日子完婚了。
“王家想把姑娘再留在家裡過個年,正好咱們今年家裡也還要操辦你與大郎的婚事,倒是兩相便宜。”劉氏忙了幾天又歡歡喜喜的上門了,一進門還沒坐定,就迫不及待的給安曉帶來了好訊息:“日子也定了,就在明年二月初八,四郎高興得什麼似得,昨兒從北河村回來的路上,若不是二郎拽著,他怕是就要高興的乘著風竄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