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54、十年1月15日 晴

天底下最熱鬧的大朝會剛剛落下帷幕,滿京城的百姓都在討論這次大朝會上的內容。

這次大朝會各地官員提出的議案多達一千五百多條,每一條都會公示在報紙之上,而這些議案自然也就成了升斗小民聊天的核心內容。

以往戰戰兢兢的莫談國事便逐漸也成為了百姓的消遣,有些議案是拿出來討罵的、有些則是大家要探討的,還有一些是大家都贊同的。

其中讓人最贊同的就是雷州刺史提出的農稅轉商稅的措施,那便是百姓在種田之餘做生意,只需要繳納一份商業稅便可,無需再重複繳納農稅和商稅。

這條議案能每年為百姓節省兩成左右的開支,可供支配的錢財要較以往更多,也便是閒錢更多了,可以讓整個社會更快速的進入衝刺階段。

其次便是御史臺御史大夫提出的官員保障和監管體系問題,裡頭明確說朝廷需要開展各級官員的財產和財產來源公示問題。

這個事跟百姓關係不大,但卻是百姓喜聞樂見的專案,因為他們實在是想看那些官老爺們到底弄了多少錢,不過這個議案卻被晏相和丁相給聯名否了,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是為何,但終究是沒有進入到最終審議環節。

當然因為這件事這兩位相國可是落了不少詬病,但他們其實也不怎麼在乎,因為這個公示財產雖然可以起到很有效的反腐作用,但卻可能極大的打擊官員的工作積極性,他們權衡再三之後,仍然決定維持現有的事後懲處機制,不然最終反腐可能會出現更大的不作為危機。

但這種事並不能夠公佈出來,只能夠內部消化,然後否決掉這條議案,雖然說這是個好議案,但真的沒辦法使用,倒真的是可惜。

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一點便是長安監備匡玉生提出的戶籍改革制度,取消賤籍、奴籍,只按照出生地確定戶籍系統,並且形成一整套配套的戶籍管理部門,並且規定如果家中有人因刑入獄,證據確鑿之下三代之內不允許入朝為官。

這一條爭議很大,因為一旦沒有了賤籍和奴籍,那麼青樓和納妾將徹底成為歷史,並且會解放出很多原本沒有資格競爭的人來參與到社會競爭之中。

但那個入獄則三代不許做官的倒是得到了一邊倒的支援,因為這便是變相廢除了連坐制,這條議案跳過了朝議,直接被丁相取走說要去拼合法理。

而還有一些一次就透過的法案也讓人津津樂道,比如說保留死刑但取消車裂、剮刑、黥面、斷肢、宮刑等刑罰,甚至減少流放等刑罰,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勞動改造、監禁、拘役、下放農場等措施來進行懲處。

當然,這其中最重磅的就是取消刑不上士大夫的相關內容並細化了法律的具體表現形式。

而走出這一步,代表著大宋已經正式開始逐漸從法家到法治進行過度。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明白法家和法治的區別,其實分辨起來很簡單的,法家的法是在權之下,上層不受法理約束。而法治的法是框架之內,制衡與權。

兩者之間只差一字卻謬之千里。

這件事自然會有不少人反對,但趙性卻義無反顧的簽了大宋新律,並在簽署當天便正式生效。限制權力的籠子,在此時此刻,終究是被編織了出來,能不能關得住暫且不論,但起碼這個籠子它擺在了那裡。

下頭的讀書人在討論這個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官家親自簽署並生效的東西,能不能約束官家本身。

答案是能,雖然皇家仍然享有一定程度的豁免權,但這個豁免權和之前的沒有做出明確法理指示全靠辦案官員主觀判斷的時代相比,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意義了。

殺人不犯法的時代從趙性落筆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徹底不復存在了,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可能再隨意剝奪一個人的生命,而皇帝犯法也同樣需要受到法律的約束。

那還有人問了,皇帝如果想要變更法律不是一樣的麼?不一樣,最高的法典的變更是需要同時得到兩個以上的宰相和刑部、大理寺以及宗正寺等多方全部協調下才可予以變更。

這時候就又有人問了,那麼如果出現了那種一意孤行的昏君該怎麼辦,這件事其實也在考量範圍之中,趙性拿出了自己提出的議案,便是讓金國完顏皇帝成為輔君,正式進入到大宋朝堂的朝政之中。

輔君,這個概念是所有人聞所未聞的,但朝堂上卻是沒有進行更多的解釋,只是說這個議案進入了保留審議階段,並沒有直接執行。

不過即便是如此,趙性的議案也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滔天巨浪,別說百姓迷糊了,就連文武百官都迷糊。

輔君是什麼概念……誰也不知道,但唯一可以說明白的一點,那就是大宋的天似乎真的要變了。

之後還有許多議案也都進入了保留審議之中,當然也不乏那些討罵的東西,比如壟西刺史提議將西南十五州併入長安府,受長安府統一管轄。

這提案可是被上上下下罵了個通透,因為一旦西南十五州併入長安,那麼長安的行政區域就跟金陵的行政區域相差無幾,這已經不是小朝廷了,根本就是在分裂大宋。

他被罵了,但議案卻被保留了,而接下來的議案就是削路建省、拆州為市。

簡單說就是將現在的軍路設定改為行省設定,再將繁瑣的州縣制改為市制,將現有兩京六路七十二州,改為兩京二十一省一百四十二市。

這個議案同樣被保留了下來,趙性甚至親自批覆,說讓人把遼國、草原和東、南、北三海區域也要計算到其中。

有人說這會產生宋遼衝突,趙性於是幹了一件讓天下人無不瞠目結舌的事,就是親自以國書邀請遼國皇帝陛下派遣特使來商討這削路建省、拆州為市的事項。

至於理由,那自然是宋遼爭議重合,將來的事將來說,現在先把大中華的框架給定下來再說。

面對這樣光棍的皇帝,遼國倒也是光棍對光棍,真的就遣了使團過來商討命名之事。

遼國使團是十一日到的,從他們到大宋的那天起,兩邊的相關官員就打了一架,然後第二天又打了一架,第三天兩方休戰,有人見他們坐在鴻臚寺的亭子裡吃火鍋。但第四天,他們又打了起來。

是真打,因為京城裡不少有名的大夫都被請去了鴻臚寺,雖然他們沒透露口風,但隻字片語間的確是證實這幫人在裡頭打架了,而且打的很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