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30、五年11月15日 晴

“你說宋狗他孃的是不是讓耶律大兄弟走後門了?為何朕的新皇宮到現在才建了不到三成,人家那長安那邊的宮殿早兩年就建好了。”

趙性站在新宮之外,看著面前這片宏偉的建築群,已經開始建四年了,外頭的新城區都快建成,不少人都已入住,但宮殿卻還連個頂都沒蓋。

“這個您別問我啊,找個懂行的啊。”晏殊手扶著欄杆,頭上戴著一頂竹編安全帽,樣子相當滑稽:“懂行的都在幹活呢,工程隊就這麼幾個,他們不也修過遼國的皇宮麼?”

趙性想了想,隨手便讓人叫了個懂行的人過來,不多一會一名四十歲上下的男子便夾著安全帽一路小跑來到了趙性面前。

“別跪,不作興這個。”趙性一擺手攔住了正要下跪的男子:“朕就問問你,為何遼國的萬年宮僅用了一年便建成了,我這玉華宮卻是四年才挖了個地基?”

那名大匠是業界很有名的大佬,他在蓋房子這方面的造詣可謂首屈一指,所以面對趙性的問題他倒也沒含糊:“官家有所不知,遼國宮殿主要是為磚木結構,以木為主。材料足夠建設進度極快。但官家的玉華宮卻是磚混結構,再加之長安之地土地結構與金陵相差許多,這玉華宮的地基要打下九米深。且因整個山體都需平整,所以建設進度相當緩慢。可如若建成,即便是天搖地動也可高枕無憂,這玉華宮的設計使用年限為三百年,每三百年只需休整一次。且不懼火、不懼水、不怕潮、不怕蛇蟲鼠蟻。”

“三百年?只三百年?”趙性眨巴著眼睛:“這麼短啊?”

晏殊湊到趙性面前小聲說道:“官家……莫要露怯啊。”

趙性回頭看了他一眼,而那大匠卻是繼續說道:“回官家,三百年已是極長的年限了,若是不修葺維護,等閒屋子三五十年便是要塌的。世上其實難有幾處千年之屋,即便是長城、即便是佛塔也是需要後人不斷修繕翻新的。”

“原來是這樣……”趙性唔了一聲:“畢竟朕不懂嘛,那朕再問你,遼國宮殿花了多少錢?”

“回官家,這等事情草民不知,但小人卻知若是以錢財為計,玉華宮大抵是萬年宮的十倍有餘。”

聽到這個趙性就滿意了,看來並不是耶律大兄弟走後門而是自己的宮殿更好,但他根本沒想到……這個玉華宮與其說是皇宮,倒不如說宋北雲從一開始就把他設計成了南京玉華博物院……

相比較遼國的那個宮殿,這個博物院以後是要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儲存最完好、藏品最多的博物院,甚至宋北雲的打算是這博物院本身就是件藏品。

宮殿是磚混結構,地下還專門設定有密道在萬一出現內亂和戰爭時儲存文物,一些國寶級的東西往裡頭一搬,斷龍石一下,水銀一灌!後代子孫且想法子去吧。

當然,除了功能性,美觀也是一大要素。的確,磚木結構的房屋是可以做到美輪美奐,但長安曾經多美啊,後來不還是一把火給燒了個精光麼,要把磚混結構做得漂亮,這就必須慢工出細活了,設計院的小夥子們可是絞盡腦汁,甚至於到現在為止俏俏都要不定期的回一趟金陵來繼續她的皇宮外觀設計。

至於花錢,那可海了去了,但這玩意代表著一國象徵,倒是沒必要節省,而且這些錢都是可以從周圍的新城區裡撈回來的。

看完新皇宮的建設進度,趙性便擺駕回宮了,在路上時他問晏殊:“移民計劃都籌備好了?”

“嗯,吏部、戶部牽頭,其他各部輔助,年後便開始執行。”晏殊點頭道:“粗略估算能有三十萬人,許能有更多,但距百萬還是有些遠。”

“管那許多呢,他也真敢,張口就問朕要一百萬人,朕就是隻老母雞整日下蛋也下不出那麼許多。”趙性撇撇嘴:“對了,左柔的封賞都做好了吧?軍改的事還是需要定國公牽頭的,皇叔請辭朕還沒批,等定國公那頭將事情理順之後,這一筆才能批下去。”

“官家就不怕譁變?”晏殊皺著眉頭說道:“畢竟裁軍這等事,可是觸犯眾怒的。”

“不改?不改這幫人年年吃空餉,皇城司密報說全國他孃的有兩成軍餉被人吃了空餉。國朝長此以往誰頂得住?”趙性擺了擺手:“這等事朕心意已決,若是誰敢阻攔,現在是禮,到後頭便是兵了。”

晏殊輕輕點頭:“西北那頭若是能集結三十萬人,便是譁變也無憂。”

“嗯。”趙性半閉著眼睛:“三十萬西北軍,可保大宋三十年無憂。不,五十年。只要宋狗不死,大宋便是江山永固。現在朕就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打造一個千載萬載的江山出來,皇帝誰當朕無所謂,只是再莫要像唐末那般動盪便好,對了唐皇后人找到了沒有?”

“散落民間,不好找了。”

“唉……那朱溫的後人呢?”

聽到這個問題,晏殊臉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找到了。”

“全殺了,一個不留。”趙性小聲道:“手腳乾淨點。”

“早幾年就全被埋了。”晏殊笑了一聲:“手腳很乾淨,到現在都死不見屍。”

“誰幹的?”趙性頗為意外,然後突然拍了一下大腿:“宋狗。”

“嗯……”晏殊點頭:“朱溫一脈,上下一百九十三口,一人不剩。他沒報這件事,但想到卻也是跟官家的想法如出一轍。”

“這等血脈便不配存活於世。”趙性臉上面無表情:“最好是將那些個叛唐之將全都滅了種,再諸如黃巢之流也莫要留存了。”

“臣會去辦。”

大清算時代開始了,晏殊心裡頭是明白的。後朝幫前朝清算罪人算是一種傳統了,不管是不是真心實意,為的就是個正統之爭,想要尋李家後人也是如此。

得位不正的王朝必要如此,否則太多口實留給他人了,上至後漢三國下至五代十國都是如此。至於那些參與過叛亂的將領以及後人一定都是會被清算的,這大概就是個不成文的規矩了,特別是侮辱的皇權的人的後代一定是不得長久的。這一條也是歷朝歷代的行規。

“對了,過些日子給宋狗帶個口信,讓他沒事別回金陵晃盪,現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亂跑是要出事情的。”趙性的手撐在膝蓋上:“讓狗東西在西北好好經營,若是沒有長安撐腰,改革就是放屁。”

“他應是清楚的。”

“對了,上次說的是那個日本娘們的事怎麼樣了?”

“紫式部?現在在等源家的人給回覆,若是年後還沒有回覆,東海新軍便會啟程了。”晏殊回答道:“現在可以打發那個娘們滾遠一點了。”

“趕緊打發走。”趙性一揮手:“這裡輪不到她參與了,她沒那個身份。宗主國要教訓一番不聽話的兒子,一個女人參和在裡頭算個什麼,讓她滾吧。”

“官家,讓她滾去哪裡?”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