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章 業興故里,家遷新居

王小峰和鄉政府簽訂辦廠合同後,電子廠投建工作即刻拉開序幕。他首先請市設計院按照電子廠生產要求和他的個人意見設計了廠房藍圖,然後招標投標選定建築公司按照圖紙開始營建。開工這天,劉書記和牛鄉長一起前來祝賀,參加奠基典禮。工地上紅旗招展,鞭炮齊鳴,熱鬧非常。引動周圍許多群眾前來觀看。大家都說王小峰在深圳打工發了財,如今回鄉投資辦廠,招收工人做工,計劃著讓自己的兒女來廠裡當工人。

因為芸姐事前給了我電話,我和愛人買了一對大花籃從縣城趕來,參加小峰和芸姐的電子廠開工典禮,表示祝賀。四人相見,彼此握手,感慨萬千,一時難於盡言。我只說了一句話:“工廠開工,你們的新生活從此開始了!”小峰芸姐連連點頭:“是的,我們的新生活從此開始了!”開工典禮結束,小峰和芸姐在當地酒店設宴招待鄉政府領導和來賓,大家觥籌交錯,各表心意,感情很是融洽。

宴會結束,我和愛人告辭小峰、芸姐回到家裡,心情依然十分激動。我說:“小峰和芸姐經歷千難萬苦,陰晴圓缺,離合悲歡,如今終於雨過天晴,告別分離歲月,復婚了,又開辦了自己的工廠,今後就能一心一意辦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了。”愛人點點頭,但隨後又搖搖頭說:“但願他們從此能夠一心一意辦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我總覺得事情轉變得太快、太突然,讓人難於置信。你想,就在幾個月前,小峰因海上走私販私被深圳海關抓捕,貨物沒收,受審受罰,放出來後,兩手空空,一無所有,芸姐可憐他,收留了他;不久前,他從電腦裡看到梅小姐傳呼,就急急忙忙趕過去,幾天後回來,就大變成了大富豪,西裝革履,腰纏萬貫,還辦起了工廠,錢從哪裡來?”我說:“我也懷疑。我問過芸姐,她說是小峰把他這些年在深圳買的股票都賣了,所得的錢。”愛人說:“這話你相信嗎?如果小峰有股票可賣,他被海關放出來,兩手空空,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還是向趙明借了二百塊錢回來的。那時候,他為什麼不賣股票?”我想了想說:“也許他的股票當時都存在梅小姐那裡,梅小姐逃走了,他拿不到。”愛人說:“你這樣想似乎也有道理。但是,我總覺得另有原因。你看,現在芸姐和小峰復婚了,到民政部門辦了正式復婚手續。她為什麼不在小峰從深圳落魄回來時復婚?難道芸姐不希望、沒要求嗎?不是,是因為那時候小峰還沒有和梅小姐離婚,不能辦理復婚手續,只能那樣不明不白地同居。現在為什麼能復婚?是因為他和梅小姐已經離婚。兩人離婚,就面臨子女的撫養權和家庭財產分配問題;孩子只有一個,沒法分,被梅小姐帶走了。財產是必然要分配的。我以為,小峰的錢就是從梅小姐那裡分得的。”我聽了覺得有理,於是點點頭。我說:“這樣看,小峰辦廠的錢,也是他和梅小姐走私販私的不法所得了?”愛人說:“他們是共同做海上走私販私生意的,他們的錢當然就是非法所得了。”我感覺驚訝,嘆息道:“這樣看,他們的工廠以後還會有麻煩。”愛人默默地點了點頭,然而又說:“現在誰能證明他們辦廠的錢是非法所得呢?誰又會追究他們辦廠的錢是哪裡來的呢?總之,小峰拿回錢來,沒有用來揮霍,而是用來興業辦廠,也算是為家鄉人民辦了件好事。”我也表示贊同,說:“這一點,就連鄉政府的劉書記和牛鄉長也是極力讚揚的,宴會上,他們把小峰大大誇讚了一番。”愛人說:“他們當然要極力誇讚了,小峰辦廠,不僅造福家鄉人民,也給他們送上一份厚禮,使他們的政績又多了大大的一筆。”我說:“這樣最好。梅小姐逃到境外去了,她是主犯,罪惡重大,自然不敢回來了。小峰有了前科,不可能再做那種犯法的生意了。他現在和芸姐復了婚,又辦起了電子廠,以後就能好好辦廠,好好過日子了。”愛人也說:“這樣最好,但願如此。”

王小峰和芸姐正處在辦廠的忙碌中,還來不及考慮這些事情。他們商量,給電子廠取名“風雲電子廠”,暗含了兩人名字中的一個字,表示這個工廠是夫妻二人共同創辦的。芸姐十分感動,說:“辦廠的錢都是你拼命賺來的,有我什麼功勞?”小峰說:“我能棄農經商,離開家鄉遠赴深圳艱苦打拼,賺回這麼多錢,是你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援我,幫助我照顧父母,撫養兒子,艱難困苦,悲歡離合,這麼多年,你始終不離不棄,令我感入肺腑,終生難忘。我這次能不受誘惑,決然攜款返鄉投資辦廠,也是受了你的啟發和真情感動,不然,我哪能順利歸來,哪裡會有這麼個廠子?所以怎麼能說電子廠沒有你的功勞?正像時下一首歌唱的那樣,‘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電子廠叫這個名字,我認為恰如其分,符合實際,正合我的心意。”芸姐聽了十分感動,從此,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協助小峰辦廠。

一年後,電子廠建設完備,即將投產。王小峰聘請趙明擔任生產廠長,聘請芸姐弟弟芸興擔任保衛科長,又聘請了會計師、機械裝置師等一系列工廠管理人員。隨後,他即和趙明、機械裝置師一起外出選購機器,運回來看著進行安裝除錯。與此同時,芸姐也開始與劉書記牛鄉長聯絡組織安排招工事宜。芸興帶領保衛人員日夜巡邏,全權負責工廠安全。根據王小峰和趙明的意見,第一批招工300人,條件為20——35週歲的青年男女,初中學歷。由於鄉政府做了大量充分的宣傳動員工作,風雲電子廠招工的訊息不脛而走,家喻戶曉,一旦招工開始,符合條件的青年男女便蜂擁而至,任憑芸姐和招工人員挑選,擇優錄用,300人不到兩天便招收齊備。

電子廠開工這天,芸姐和王小峰除邀請縣鄉有關領導參加剪裁,還特意邀請我和丈夫前來觀禮,讓我們見證了家鄉的第一家電子廠的開工盛典。

那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惠風和暢,鳥語花香,一片祥和景象。楊副縣長,即原鄉黨委楊書記,和劉書記一起來為電子廠開工剪綵。高高的工廠門樓上,“風雲電子廠”五個鎏金大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大門兩旁,彩旗飄揚,花籃結隊,鮮花芬芳。門前,一束長長的紅綢帶挽結著四朵大紅花,由兩名身著紅色旗袍的禮儀小姐牽扯著橫過兩邊。天空中,彩色的氫氣球下面垂掛著一幅幅祝賀風雲電子廠勝利開工的巨幅標語,輕風徐來,微微飄蕩,一片喜氣洋洋的祥和景象。隨著慶典司儀高聲宣佈:“風雲電子廠開工典禮現在開始,請楊縣長、劉書記剪綵!”楊副縣長和劉書記在王小峰、芸姐和趙明盛裝陪伴下滿面笑容地走上前來,他們分別從禮儀小姐捧著的花盤裡拿起剪刀剪斷紅綢,帶頭鼓掌。頓時鼓樂齊奏,鞭炮齊鳴,賓主一起熱烈鼓掌。隨後,王小峰、楊副縣長和劉書記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電子廠開工,第一項工作就是培訓職工。趙明根據自己多年在深圳電子廠學習的技術和經驗,反覆耐心講解,手把手地教授工人操作技術。與之同時,王小峰也開始把訂購的各種電子元件運進工廠,待工人培訓結束後即進行組裝生產。

王小峰和芸姐、趙明研究後向工人宣佈:開工第一年為學習階段,即徒工階段,每月工資300元;一年後技術熟練了,即實行按件得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技術好的,月工資可達一千多元,技術一般的七八百或八九百元,差的只能五六百元,就看各人的技藝本領了。工人們聽說都積極學習技術,不懂就問,精益求精,期待明年多拿工資。

培訓三個月後,300名工人基本掌握了裝配技術,工廠進入試生產,一切納入正軌。王小峰對管理人員進行明確分工:他自任總經理,抓全面工作,側重供銷。芸姐任副總經理,協助他工作,側重後勤。趙明全面抓生產和生產管理。芸興抓全廠的治安保衛工作。其他人員各司其職。他和趙明根據深圳電子廠管理人員職責要求分別制定了各部門的工作責任制度,在職工中廣泛宣傳,以便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有章可循。

王小峰和芸姐每天忙於電子廠的工作,沒有時間回家,吃飯和普通工人一樣在工廠的食堂就餐,晚上在倉庫旁邊的一間空房裡臨時放了張床睡覺,生活十分不便。而他的父母親還住在村裡,無人照顧;兒子虎子已經上初中了,因為廠裡沒有住處,星期天仍要回到村裡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一切王小峰和芸姐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一旦工廠裡工作就緒,他們便商量在鎮上建一處住宅,把家搬來鎮上居住,這樣,自己吃住方便了,父母親有人照顧了,虎子上學也就近了。可是他們的戶口都不在鎮上,宅基地不好解決,想了想只好向劉書記求助——如今他們已經熟悉了,而且還認了校友,有事說話也就便利多了。

劉書記聽了王小峰的請求,立即說:“這事好辦,我來做工作,待宅基地敲定後,我會讓本鄉建築公司的陳經理去找你,他說也有求於你呢。”王小峰心裡明白,這個陳經理是想在電子廠找些工程幹,建廠房時他來找過,因為資質不夠沒有中標。以後廠裡有些小的工程他們幹得了的就交給他幹好了,也好拉近和劉書記的關係——看來他和劉書記是有些關係的,否則,劉書記也不會推薦他來。

不久陳經理來找王小峰,說宅基地已經敲定了,是鎮北居委會的土地,又誇讚位置怎麼好,風水怎麼好;劉書記做了哪些工作,他做了哪些工作,幾經周折才最後敲定。王小峰說:“謝謝劉書記和你的大力幫助。需要多少錢,我現在就支付。”他說:“劉書記說了,王老闆回鄉創業,支援了他的工作,他為王老闆做這點事是應該的。錢的問題,劉書記沒說,他也不知道,就以後再說吧。”他又問何時開工,要建什麼式樣的房子,隨即介紹了時下最流行的幾種豪宅式樣。王小峰猜想他的意思是想接手這項工程,便答應承包給他幹,說圖紙改日派人送去。當下開了二十萬元的支票叫他備料,其餘待完工後一起結賬。陳經理拿了支票高高興興地走了。

半年後,一座花園式兩層建築落成,住房、花園、道路、圍牆、大門一應俱全。結賬時,王小峰又給了陳經理十萬多元。建築費他並沒有多收,大約還想著電子廠今後的工程呢。

又過了兩個月,王小峰請人開始裝修房屋,在路旁植樹,在花園裡種花。春節放假,他和芸姐依舊回到村裡陪伴老人過年,想著即將永遠離開世代居住的老屋,大家都有些依依不捨,特別是兩位老人。第二年春天桃李吐豔時,全家人高高興興搬進新居,看著裝潢時尚的新家,撫今追昔,無不感慨萬千,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讓他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由於新居里的一應傢俱、炊具都是新買的,搬家時,每人只帶了自己穿的衣服,虎子還帶了他的課本,其餘東西依舊按原樣放好未動。王小峰和芸姐商量,把芸姐居住的一處瓦房宅院,贈送給芸姐孃家,正好她的大弟弟結婚可以居住。小峰爹媽居住的舊宅院,是祖上留下來的,修繕好,繼續儲存下來,想家時就回來看看,以示不忘過去,不忘故土,不忘祖宗。

從此,王小峰一家在鎮上的豪華新居里居住下來,他和芸姐全心全意打點電子廠的業務,虎子上學,小峰父親的斷腿裝上了假肢,每天由他母親扶著在室內、院子裡練習走路,慢慢就甩掉柺杖、不用人扶能夠獨立行走了,有時還到電子廠轉轉看看,聽聽工人意見,回來給小峰和芸姐說說自己的看法。小峰母親依舊買菜做飯,操持家務,小峰要給她請個保姆,她不同意,說:“自家的事自家做,要個外人多不方便。”這個家每個人都有了新的工作,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