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章 術業專工,各遂心願

芸姐見小峰迴到電器廠,重新煥發青春,充分發揮才幹,兢兢業業、精神抖擻地擔負起了電器廠的重任,她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和高興。這些年,她一年四季憂思難眠,想方設法、千方百計、艱苦打拼,完成了電子廠的轉型升級,就是為了能把一個紅紅火火的工廠重新交還丈夫。她知道,當初他是多麼不願意離開剛剛建起的電子廠,這些年,他身陷囹圄,卻不斷提建議,發資訊,出謀劃策,就是都盼望著重回電子廠。今天,這個願心,她和他,終於圓滿實現了。她相信,小峰有文化,有能力,一定會把電器廠管理得更好,讓電器廠有更好地發展,前途無量。她從此也可以放心了。

芸姐最初的心願是當一名能歌善舞、能演能唱的好演員,活躍在舞臺上,給人民大眾帶去歡樂;大家快樂,她就快樂,她的願望就實現了。沒想到世事滄桑,風雲多變,讓她離開了舞臺,成了一名種田手,家庭主婦,編外小學生,耶穌教徒,幾經波折,最終走進工廠,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農民企業家,真是喜出望外!她回憶往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芸姐從風雲電器廠總經理位子上退下來,沒有了工作的壓力和繁忙,讓她有了更多時間孝敬老人,照顧孩子,也有了足夠時間逛街、購物,看電影、電視,到縣城來找我談心、遊玩。她看到大街上、公園裡,特別是電影、電視劇裡穿紅著綠的青年男女,衣裝時尚,妝容豔麗,珠光寶氣,勾起她的愛美之心和對時尚的追求。如今,她有錢也有了時間,心神愉快,正好可以彌補一下往日的缺憾。她要我陪她購買了四季穿著的時裝、首飾和各種化妝品,回家後認真穿著打扮起來,連她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簡直成了時尚達人,讓人眼前一亮,引領一方時尚潮流。這些年因為廠裡工作忙碌,她一直留著短髮,為的是梳理方便,節省時間。現在她閒下來,不再忙碌了,一切時尚思想都生髮出來。她見我長髮飄逸,覺得優雅美觀,於是也留起長髮來,而且燙成波浪式,典雅大氣,飄逸瀟灑,她自己也十分中意。不久,她又聽說,著名演員的服裝都是請頂級服裝設計師專門設計定製的,於是她也到省城請高階服裝設計師專門定製了一款高階禮服;化妝品也改用外國進口的名牌產品。時尚悠閒的現代生活,還讓她想起了最初的理想,於是她又報名參加了省市裡的歌舞培訓班,認真學習起唱歌跳舞,還認了秦腔名家為師學習演唱秦腔。時尚漂亮,多才多藝,加上她企業家的頭銜,讓她從裡到外都成了名人,文化人。

王小峰如今倒是更忙碌了,廠內,業務管理,新產品研發,廠外,產品推廣、銷售,與各地銷售商談判、聯絡,忙得不亦樂乎,連雙休日也不休息。精神力量是巨大的,看著工廠興旺,家庭和諧,他越幹越有勁,越忙越高興,精神振奮,幹勁十足,並不覺得疲勞。當初,他堅決拒絕梅子英帶他出境的要求,攜款還鄉,興辦電子廠,就是要與之前走私販私的違法思想行為徹底決裂,走正道,辦實業,合法經營,開闢自己的一片嶄新天地。不想犯法在前,終於暴露,梅子英引渡回國,牽連他判刑五年,萬般無奈,只得拋下剛剛開辦的電子廠,鋃鐺入獄。這些年,他雖然一直惦記著電子廠,幽思難眠,為電子廠的前途憂慮忡忡,併為它的轉型升級及時提出了建議,促使電子廠研發新產品,轉型成功,避免了破產倒閉。但這些成績都是芸姐和趙明艱苦打拼、千方百計幹出來的,他身陷囹圄,只能空想象,乾著急。如今不同了,他終於刑滿釋放,走出高牆,重新回到自己親手開辦的工廠,可以充分發揮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按照市場需求,發展業務,興辦工廠。

王小峰閱事多,經歷豐富,辦廠的思想方法和芸姐和趙明有所不同;芸姐和趙明的辦事方法,是工廠出現問題後,能不畏艱難,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使工廠擺脫困境,走向新生;王小峰技高一籌,卻是在工廠問題未出現之前,經過市場調查,審時度勢,能及早發現危機,找出預防辦法,把問題消滅在未形成、未給工廠造成危害之時。就像當初電子廠搞元件組裝時,他提出轉型升級生產電器產品一樣。

王小峰接任風雲電器廠總經理不久,就發現了工廠的一個重大隱患,很是為之憂慮。電器廠表面看,紅紅火火,產銷兩旺,效益較好,但是,仔細考察分析,卻存在著嚴重問題:電器廠既生產電風扇、電暖氣,又生產洗衣機,甚至還生產黑白電視機;產品門類雖多,卻沒有一種名優產品,每種產品都是用途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嚴格劃分,都屬於粗製濫造產品。現在所以還能夠熱銷,是因為農村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要提高生活水平,急需電器使用,但是他們收入還不多,買進口的名牌電器價格太貴,買不起,正好風雲電器廠的產品價格便宜,堅固耐用,符合他們的收入水平和暫時要求。一旦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這些電器就會滯銷,賣不出去。一番思考,他提出來集中技術力量,開發研製一種科技含量高,用途廣,能代表風雲電器廠技術水平的龍頭產品,即使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種電器也不會落後。只有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才能長久站住腳,立於不敗之地。

王小峰把自己的想法跟芸姐談了,芸姐相信小峰的眼光,表示支援,但是她又說,她不懂技術,趙明是生產廠長,要小峰跟趙明談談,看看他的看法再做決定。王小峰找趙明一談,不想他並不贊同。他說:“目前電器廠生產的各種電器,雖然技術含量低些,用途單一,但是價廉物美,都是廣大農村農民所需要的,也是當初開發研製新產品時的定位,現在依然很受歡迎,工廠效益也好。如果集中技術力量,提高一種產品的質量,實現更新換代,不但要花很多錢,也會因此傷害了其他產品,影響它們的聲譽和銷售量,進而影響工廠效益。要提高技術含量,就要幾種電器都要提高。這樣花費太大,工廠財政無法承受。”小峰說:“如果集中力量,把一種產品打造成名優產品,不僅能在農村銷售,也可以打入城市,行銷全國各地,銷售量一樣會很大的。”趙明說:“想法是好的,但是,打造一種名優產品,要很長時間,能否成功,還很難說。我們是農村工廠,就要適應農村市場。再說,只搞一種產品,生產其他產品的機器裝置,不都浪費了嗎?還有我們培訓的技術工人。損失太大,得不償失!”小峰說:“目前的農村市場只是暫時的,一旦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就會提高,我們的產品就會失去市場。”趙明說:“等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的產品質量再隨著提高。也要各種產品質量一齊提高,不能只提高一種產品,而放棄其他產品,這樣就會丟失這些產品所佔領的市場,減少工廠的產銷量,影響工廠效益。”小峰見趙明只看重眼前效益,不考慮長久之計,又怕一時也說不通,只好說:“把一種產品打造成名優產品,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國內外的各大廠家都是集中力量搞好一種產品,搞成名牌。我們暫時就搞風雲牌洗衣機吧。等洗衣機搞成名牌產品,提高知名度,銷量大增,再考慮其他產品。”這樣,趙明才勉強同意了。

接下來,王小峰引進國外高精技術,集中廠內資金,大搞風雲牌洗衣機更新換代。一年後,更該品牌洗衣機新換代成功,經國家技術鑑定,評為國家名優產品。隨即,引起熱銷,訂單如雪花而至。但是,其他產品開始滯銷,訂單銳減。特別是黑白電視機,一件訂單也沒有。王小峰只好決定停產,把庫存的黑白電視機,拉到市場上,降價處理掉。又過了一年,風雲牌洗衣機在香港成功上市,名聲大振,開始接受國外訂單。從此風雲牌洗衣機走向世界,譽滿五洲。隨著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技術含量低的電風扇、電暖氣也沒有了訂單,只好停產。全廠集中力量大量生產風雲牌洗衣機,供給國內外市場。風雲電器廠,也由此改名為“風雲牌洗衣機制造廠”。

再說,芸姐父親見王小峰刑滿釋放,重回電器廠擔任了總經理職務,工廠在他的領導下,產品更新換代,創出名牌,走向世界,效益大增,全廠上下一片擁護歡迎。如今女兒也退居二線,做起賢妻良母、安享富貴尊榮了。他覺得自己來廠裡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當初,小峰判刑入獄,女兒獨木難支,一個人接過工廠,艱苦經營,困難重重;他可憐同情女兒,要以全家之力幫助支援女兒,於是帶著兩個大兒子來到電子廠,擔負起了全廠的保衛工作,一年四季,風霜雨雪,從不敢有一點失誤。如今艱難都過去了,他覺得自己應該再做回自己了。他一生熱愛故鄉,熱愛故鄉的土地,辛勤耕耘,期盼五穀豐登。他自從來到風雲電器廠擔任保衛工作,就一直住在廠裡,很少回家;小峰迴來後,為了感謝他一家人的大力幫助,又給他在鎮上買了樓房,他一家也由廠裡搬到樓房裡居住。但是,他仍然掛念老家的房屋,老家的土地。現在兩個大兒子擔負起了全廠的保衛工作,最小的兒子在芸姐支援下到外地讀書去了。他也閒下來。他抽空回了一趟柳樹林村,看到的情況與五年前卻大不同了:那時候,家家從早到晚忙著耕種承包的土地,除了王小峰,沒有人想往外跑。如今不同了,青年人都爭著到外地打工掙錢,近的到西安、洛陽,遠的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家裡只剩下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很多土地無人耕種,都荒蕪了。他覺得很可惜,他想承包這些無人耕種的土地,讓它重新長出好莊稼來。他算了算,全村十多個生產小組,閒置的土地大約有二三百畝,用牛、犁耕種不行了,必須用機器耕種。買機器要花很多錢,他暫時還拿不出。回來後他找女兒商量。芸姐說:“你種地辛苦了一輩子,現在也該享享清福了,何必又去種地受辛苦?”父親說:“我種了一輩子地也沒有種夠。看到那麼多土地閒置著,很可惜!我打算使用機器耕種,這樣人並不忙碌。只是買機器,要你們先幫助一下,等土地有了利益再還你們。”芸姐說:“機器不是大問題。問題是機器買了,就要真的種地了,不能浪費。您可想好了,一定要回村裡種地嗎?身體還吃得消嗎?”父親拍著胸口說:“沒問題,我的身體好得很!到村裡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腰身,就會更健康!”晚上,芸姐跟小峰說了父親的想法,小峰想了想說:“岳父一定要回村種田,就遂了他的心願吧。但是他畢竟年紀大了,一個人種這麼多地太辛苦,你大弟弟是廠裡的保衛科長,責任重大,不能下去;就讓你二弟回去幫他一起幹吧。買農機具,我脫不開身,你就幫著他們買吧。”

芸姐陪著父親回到村裡,說了父親的心願,村長十分歡迎,當即和村委會簽訂合同,承包了全村閒置的二百多畝土地。隨後叫二弟陪著父親到縣城購買了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運送回村,開始耕種土地。如今種地採用優良高產品種,化肥、農藥,科學耕種,科學管理,加上灞河流域土壤肥沃,這些年又風調雨順,一年下來,淨贏利上百萬元。幾年後,父親在村裡蓋起了樓房,把母親和兩個弟弟都搬回村裡居住。因為大弟弟是廠裡的保衛科長,而且已經結婚生子,就把鎮上的樓房,留給大弟弟一家居住。父母親回到村裡,和老鄰居說說笑笑,和睦相處,生活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