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小?”
劉院長倒是沒怎麼聽說過應傑有什麼發小之類的。
畢竟就算關心棋手生活都也不可能關心到你小時候有什麼朋友之類的。
至於這個發小會不會對應傑產生什麼影響,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院長也只是把王博士這話當成了日常普通的寒喧。
“好像是這麼說的,說不定咱們這個圍棋Ai研究出來之後,還要和伱們這個天才少年,好好下一局呢。”
王博士聽到這話哈哈大笑的說了一句。
“那可求之不得了。”
劉院長也跟著笑了起來,天才少年對人工智慧可還是挺有話題度的,說不定還能幫自己中國棋院打廣告,甚至進一步推廣圍棋的知名度。
不過至於誰能贏?
這還用說嗎?
憑那些人工智障還想贏我們人類棋手?
市面上的圍棋AI連一個職業級的都找不到,就算這些人花大價錢研發,也基本上不可能超越現在的超一流棋手。
不要說應傑,國家隊隨便拿一個,它都過不了。
劉院長就感覺萬分的自信。
願意讓應傑上去比賽,那都得是棋院願意想要炒作。
看著劉院長的神態,王博士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不過並沒有說什麼。
作為下圍棋的人,他自然也知道圍棋界對人工智慧的一些看法。
認為人工智慧會在圍棋上戰勝人類的職業棋手都已經不是少數了,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這就是人類的侷限和愚蠢。
總感覺自己創造的東西很完美,好像什麼都無法取代一樣。
但是除了一些沒有標準答案可以人為強行解釋的東西,人類很難憑自身超越機器。
但圍棋就不是,因為圍棋有勝負,輸贏。
不會說比誰下的漂亮,比誰下的藝術誰就贏。
但是王博士相信,自己的人工智慧必然會進一步引發這個行業技術的革命。
例如象棋和國際象棋一般。
這就是科學最大的作用,不斷幫助人類超越自己。
而自己雖然在圍棋上戰勝不了這些超一流棋手,但是在自己的專業上,卻戰勝了對方。
不過,人工智慧這個畢竟是公司的專案,公司肯定是從自己股價等方面先優先考慮。
自然不可能人工智慧一面試就去挑戰大boss,甚至冒著失敗的風險,必然是一步一步升級打怪,確保每一步都沒有問題。
一直贏贏贏,才能把人工智慧的熱度炒到最高。
只有賭定了能吃掉對方,自己那邊的團隊才會跟對方約戰。
谷狗團隊已經做好了規劃,一旦研發成功,先進行內部的測試,看技術如何,確保達到預期之後再面世。
然後和歐洲的冠軍大概相當於中國的職業水平進行一些內部對局,衡量AI的成長水平。
確認AI達到預想的水平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韓國的高永夏。
因為從目前的歷史地位角度來說,高永夏肯定是要高於應傑,而且年齡技術相對於落後,是比較容易啃的骨頭,而且也可以衡量人類頂尖技術的一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