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人間至善?”
姜山在得知有一本天書,號稱是人間至善的時刻,他心中就很是懷疑。
什麼叫做人間至善?
真的有所謂的至善嗎?
聖母仁愛,包容所有?
可曰至善?
但對敵人的仁慈,便是對自己的殘忍。
這樣的善,若不合時宜,在姜山眼中也是惡。
所以姜山一直好奇,何為至善?
而今日,他終於有機會了。
姜山盤坐在兩本天書之下,神通湧動,天書法則造化,無邊法力湧動,一股玄之又玄的感覺再次浮現在江山心頭,就好像當初在方寸山修煉的時候一樣。
玄之又玄,造化之門。
姜山抬頭仰望,恍惚之間,看見紅塵百態,萬族欣欣向榮,黎民安樂,百姓幸福。
人無私心,唯有公心。
仙神並非僅僅代表著長生不死,永無止盡的壽命,更多的是永無止盡的職責。
生生世世,不死不休,造福蒼生。
仙神為民而非御民。
神明者,以正氣鍛體,以真理束腰,而不求長生。
謀長生者,或為私利,奢求永世富貴,奴役眾生,或毫無擔當,只圖自保。
故而我輩修士不求長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姜山鑽研天書,剎那之間,腦中一聲巨響,好似有洪鐘大呂響起,又墜入一片虛幻之中。
半晌後,姜山才搖了搖頭道:“近乎妄想。”
這應該不是天書自身的道,而是儒聖大道。
或許是他從天書之中感悟出來,最後改變天書,也可能是他自己鑽研,改寫了書。
但這道難。
在可以長生的世界之中,不求長生,說是痴心妄想都有過了。
這是要以聖人的標準約束所有人。
儒聖當年,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有了一大群的擁簇,或許是人格魅力過於強大,可是這樣的道,註定無法長久。
就像文昌帝君,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卻也還是修行了道家神通,以求長生。
文昌帝君認為,可以捨身而取義,但非必要,不捨身。
隨意地捨身取義,對三界無益。
而若不長生,何以踐行理念?
所以三界儒修的主流,都是儒道兼修。
儒以進攻,道以長生。
純粹的儒家修士,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在這裡來說,儒聖敗了。
只是話雖如此,姜山看著這本天書,依舊獲益匪淺,他也明白所謂的善之天書,並非是個人的善,而是造福蒼生。
為三界,為蒼生而謀劃。
此方為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