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79、關己則亂

蘇沐楠全程站在旁邊看著這一切。

她就是最典型的那種傳人,一切都有講究有來歷,一切都要按照師父說的法門去遵循。

從未想過突破這一切,去撞開一片新天地。

也許這就是萬長生和她同樣都在研習書畫印,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原因吧。

其實在藝術界和文物界,對當年那位張大師就有天壤之別的態度。

在那個戰亂連天的時代,萬長生不是推崇過那位到處收集保護古代建築的梁大師嗎?

那就是典型的技術思維,每到一處先精準測量,原樣描繪,保留記錄所有資料資料、工藝特點。

唯有這樣,才能保證古代建築技藝不會失傳,泯滅在戰火紛飛中。

而這位張大師就是典型的藝術思維,千里迢迢耗資巨費的來到莫高窟。

驚喜連連的發掘瑰寶同時,當他發現大量壁畫是層層疊加的時候,因為更推崇某種風格、某個朝代的畫風,就直接剝掉外面的畫層!

更是對很多殘缺部分,直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填補修復。

從文物考古的專業角度來說,他這種做法簡直就是人神共憤,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

因為考古的意義就在於透過任何能夠反映那個時代的細節,去觸控歷史的年輪,去窺探那個時代的風貌。

這個瘋子僅僅因為瞧不起那個時代的畫風,或者不喜歡那個畫工的風格,就剝了扔了!

這確實是錯的。

但在藝術家的眼裡,又沒什麼了不起。

話說杜雯她們不是在歐洲收了一袋兒印章麼,算起來起碼也有兩三百年曆史,一樣可以用文物的心態去揣摩找尋背後的意義。

萬長生卻僅僅看下,覺得沒多大藝術價值,那就磨了去……

苟教授那枚印章石,也是這個道理。

在文物專家的眼裡,那是幾百年前的墓葬文物,哪怕有一丁點擦掛磨傷都是不行的,因為從文物身上能找到那個時代的資訊。

從玩家收藏的角度,那是價值連城的珍寶,罕見的六面雞血黃,攥在手裡能夠升值投資賺錢的寶貝。

但在藝術家這裡,那就僅僅是個印章。

苟教授喜愛把玩揣摩這枚印章,萬長生更無所顧忌的打磨甚至重新雕琢。

最終把這枚雞血黃變成了更具有藝術價值的金獎作品,卻完全抹掉了原本的文物價值。

他的做法,從文物的角度,跟那位張二匪是如出一轍的大錯特錯。

但萬長生不在乎。

對他這種看慣了家裡什麼都是幾百年,千年傳承文物的傢伙來說,時間沉澱都不算什麼。

甚至包括眼前這些所謂的藝術瑰寶,也不過如此,來認真學習、汲取消化了,踩著這片莫高窟的肩頭,攀登下一個藝術高峰就是。

至於這裡,是留給文物專家和遊客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