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定眉頭都愁苦了:“這……”
“欺君罔上,可是大罪!”他耷拉著腦袋。
在大宋,在這汴京城裡,沒有什麼事情,能瞞得了人。
大內的天子,尚且瞞不了訊息。
皇城外的大臣,還想隱瞞訊息?
何況是這麼大的事情?
找死嗎?
臺諫的烏鴉們,一旦發現了他們這些大臣,竟敢欺瞞君上。
彈劾的奏章,會把銀臺的官署都淹掉的。
“這並非欺君!”蔡確看著眾人,緩緩而道:“而是忠君!”
“況且,吾等也並非不報!”
“只是將事情,報與兩宮,請兩宮拿主意!”
“是否上稟天子,請兩宮做主!”
昨夜,蔡確從他兒子蔡謂手中,拿到了一張小報。
小報上刊登的一條來自禁中的秘聞,引起了蔡確的注意。
延安郡王為官家抄寫佛經,祈禱父皇帝康復,並祈太母萬壽、母后千秋、母妃長樂。
蔡確在看到小報訊息的剎那,他當時就有了些想法。
但,一時間他還缺乏思路。
現在,蔡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了!
他想起了,去年官家,在召見他時,對他託付的事情。
也想起了,上次他的母親明氏入宮後,帶回來的皇后口諭。
這一切,在今天,隨著貢院的火災,被串聯在一起。
韓琦韓忠獻當年能相三帝扶二帝。
他蔡確蔡持正,當然也可以效仿。
相二帝而扶幼主!
功莫大焉!
來日酬功,泉州蔡氏,未必就不如相州韓氏!
……
注:在北宋,禮部貢院,長期在開寶寺中。元豐八年開寶寺火災,讓當年科舉,考了第二次。
注2:清涼傘,既青羅傘,北宋宰執大臣,才能得賜的身份象徵。
注3:漢代的御史臺中,曾經種著很多柏樹,柏樹上常年棲息數千只烏鴉,故自古御史臺被稱為烏臺,而御史們則被人稱為烏鴉。
注4:左揆,對左相的尊稱,注意,王珪此時稱蔡確右輔,實際上有輕視之意,正常應該回稱右揆。
注5:蔡謂,就是蔡懋,這個傢伙後來改名了。
注6:北宋京朝官數量,從慶曆到元豐,一直維持在2800人上下的水平,元祐後增加到3000左右,資料來源《北宋熙豐經濟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