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士不顧己,而推論他人,果然是君子人物,不愧是曾鞏之弟,家學淵源啊!
便道:“學士能推舉賢臣,謙讓天下,老身甚敬之,不過今日,老身請學士來此,非為國事也,乃是家事相詢!”
曾布連忙起身,大禮拜道:“臣誠惶誠恐,上奏皇太后殿下:天家無家事也,天家家事是為國事!”
高太后點點頭,道:“學士所言甚是,卻是老身失禮了!”
她就吃這一套!
“不過,不瞞學士,老身今日,卻是為了皇子延安郡王讀書事,特來相詢學士!”
曾布聽著,心臟撲通撲通,好似打雷一樣。
不過他定力和養氣功夫,早已經培養好了。
不再是那個熙寧年間,聽到別人稱頌或者攻仵他,就難以維持神色的朝堂新貴。
於是,持芴再拜:“皇子讀書,實乃天下大事,臣,豈敢擅越?還請娘娘召集三省兩府重臣議之!”
曾布是個聰明人,在和高太后的幾句話交流後,他就大抵猜到了,這位皇太后,會喜歡聽什麼話?
那裡還不知道,投其所好?
高太后道:“學士所言雖善,然則,學士不知,此事確是老身私家事!”
“乃是皇子延安郡王,精俊好學,求學問於老身之處,老身於是賜《春秋》之書,與皇子研讀,而皇子聰俊賢哲,雖只十歲,卻已能讀聖人之經,發赤子之問,以書獻老身,敬拜而謝曰:伏唯我太母聖謨光大,慈愛天下,又誠拜而求之:乞我太母闡發聖人之教,不吝慈聖之言!”高太后說著這些,特別是說起皇子對她的敬仰和孺慕之語時,嘴角都是微微翹起,臉上神色紅潤至極。
她是故意的,故意將這些話,藉著這個機會告訴曾布。
然後讓曾布傳揚出去。
揚她美名,也揚皇子精俊好學,純孝求知之名!
曾布聽完,整個人如同發條一樣,當即匍匐而拜:“皇子好學至斯,孝慕娘娘如此,臣謹為祖宗賀,謹為陛下賀,亦為皇太后殿下賀!”
“此乃祖宗庇佑!”高太后得意的說道:“亦是官家教的好!”
此刻的高太后,真的是很惋惜。
惋惜那兩個葬身火場的直講!
誤會了啊!
本以為,那兩個直講是和王安石一樣的奸臣。
不意,在他們教導下,皇子不僅僅純孝、好學、聰俊,更明禮知禮。
若他們還活著,高太后必然會重重賞賜。
如今雖不幸死於水火,高太后也決定,給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優遇。
至少,至少,也要蔭其子弟為官,並表彰其父祖。
“奈何老身乃女流婦孺之輩,雖略通經義,卻恐於聖人之意上,有所偏差……聞說學士,精於《春秋》聖人之真意,老身特請學士來此,為老身解皇子之疑,答皇子之問……還請學士,萬勿推辭!”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再去推讓,再去推辭,就是不識好歹了。
曾布當即拜道:“臣謹奉娘娘旨意!”
他的內心,更是一片激動。
他彷彿已經看到了,宰相之位,在對他招手!
……
更正一個前文錯誤,富弼這個時候確實死了!是我記憶出現了錯誤,一直誤以為,富弼還在洛陽優哉遊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