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他只要回去了,就不會有好下場!
至於熙河路?
趙煦心中幾個名字閃過。
有老將,有帥臣,也有未來的名臣,甚至還有舊黨之人。
他需要好好想想,這些人的性格和利弊。
然後再想辦法,推動其中之一,履職熙河。
在司馬光、呂公著入朝前後,這個事情最好辦下來,以免節外生枝。
宰臣們奏完邊功後,就各自退下。
兩宮第一次聽政,就算結束。
這個時候,通見司的人,將御史臺送入宮中的彈章,拿到了兩宮面前。
“啟稟太皇太后、皇太后、陛下……”
“此乃今日通見司所受御史臺御史彈章……”
厚厚的彈章,堆滿了案臺。
無論是向太后,還是太皇太后,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傳說中‘彈章連篇累牘’的景象,都是吃了一驚!
這裡起碼數十份彈章!
兩宮要是逐一去看,今天晚上都不要睡覺了。
但,這還沒有完。
通見司的人,很快就又送來了王珪自己的自劾書以及再次請郡的奏疏。
太皇太后看著被送到面前的王珪自劾、請郡帖子。
眼睛瞥了一眼趙煦,見到那個孩子,正一臉好奇與不解的模樣。
太皇太后的神色,頓時就變了。
於是太皇太后,看也不看王珪的自劾、請郡文字。
就怕汙了自己的眼睛,也怕自己一時心軟。
她直接與左右吩咐:“將御史彈章,帶回大內,吾與太后要仔細審閱,以免冤枉了國家宰相!”
說著,她就看著向太后。
向太后自然連忙起身,對太皇太后行禮:“此事,娘娘拿主意便好!”
向太后也聞到了些不同尋常的味道。
不過,王珪這個人,居然敢在都堂上說那種話?!
讓向太后對其的印象,已經糟糕到了極點。
所以,無論太皇太后想要如何處置王珪,向太后都沒有意見。
甚至恨不得,將王珪一貶到底!
太皇太后卻是一定要拉著向太后一起處置這個事情,因為只有這樣,將來皇帝長大了,才不會產生懷疑,才不會進一步的去調查,便道:“皇太后還是和老身一起商議處分吧!”
向太后只能無奈的道:“娘娘之命,新婦謹從!”
……